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三年第二期

不一樣的世界 AI與機械人重塑人類生活 21 改寫未來工作模式 面臨的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包括人手不足、人 力成本上升等。中心並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交流研究成果。 中心有四個主要研究項目,包括魯棒傳感(robust sensing)與感知、人機協作、智能作業機械人及 無人駕駛系統。研究團隊由20名學者組成,15位 來自中大,5位來自加州柏克萊分校。 作為研究中心主任,劉教授是國際知名的機械人 和自動化領域學者,他與學生研發的智能自動叉 車,經他們建立的公司「未來機器人」已在全球售 出數百套,公司亦已發展為獨角獸,是全球主要 自動叉車供應商之一。劉教授近年亦為阿里巴巴 旗下物流公司菜鳥在無錫建立了中國最大的智能 無人倉庫。該倉庫運用了劉教授團隊開發的自動 導航車,包括叉車、將貨物分類的智能操作機械 人等。 智能無人機檢測樓宇 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今年亦孵化了中大智創科技 有限公司,推出以無人飛行系統進行的數碼化樓宇 檢驗服務。 系統由機械及自動化工程學系的陳本美教授和陳 曦教授共同研發。陳曦教授表示,香港大概六成 私人樓宇的樓齡超過60年,對有效率的驗樓服務 有相當需求。 「以往驗樓,需要在大廈外牆搭起竹棚,讓工人攀 上高位,用肉眼和手提工具逐處檢測,找出外牆的 裂縫或其他問題。使用無人飛行系統,可以更準 確、更快速和更安全地檢測。搜集得來的數據,可 讓業主決定有沒有需要進行維修工程。 這套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自動檢測和監控系統, 先以團隊設計的計算程式為小型無人機規劃飛行 路線,在短時間內對建築物外牆進行全面的 測量。 空中偵測完成後,系統會借助人工智能,生成大廈 的數碼模型和報告,評估樓宇的結構安全和熱性 能。例如使用三架小型無人機合作的系統,比用一 架無人機,節省三分之二的時間;相比傳統使用工 人的方法,這系統亦將運維成本成本降低三分之 一以上,並將人為相關的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團隊正與一些政府部門和私人物業管理公司洽談 生意。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機械工程教授Koushil Sreenath(左)、Mark Mueller(中)七月到訪研究中心,與和他們合作的研究員會面 初創SOTA Robotics研發的自動化廢物分類系統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