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四年第一期
大和香港一起走過60年。展覽共接待逾18萬名 訪客,獲得市民廣泛好評,本地和內地傳媒皆 積極報導。殷巧兒說:「這不但是中大人的校 慶活動,更把中大歷史帶入社區,透過傳媒帶 入大灣區,說好中大故事。」 11月舉行的馬友友音樂會也饒富深意。這位全 球知名大提琴家與中大淵源深厚,他在中大30 周年時獲頒授榮譽文學博士,30年後再次蒞臨 香港出席中大校慶活動,意義非凡。「有賴校慶 校友活動工作小組、逸夫書院校友會及中大音樂 系的全力支持,我們得以圓滿舉行這項盛事。這 次音樂會不但是中大的慶祝活動,香港市民也可 以購票入場欣賞美妙樂韻。」音樂盛宴前夕,馬 友友更親臨中大校園,與200多名學生對話,並 即席演奏,讓芸芸學子一睹大師風采。 她欣見鑽禧音樂會得到熱心校友捐款支持,大 學特別成立「中大60周年校慶藝術人才培育基 金」,銳意栽培中大的藝術人才。基金將透過 資助有志往音樂、藝術及文化管理發展的學生 參與相關的學習、實習或海外交流活動,助其 奠下藝術事業的基礎。 1 1966年,聯合書院於中環 希爾頓酒店舉辦十周年院 慶餐舞會,當時由殷巧兒 擔任餐舞會主席,活動辦 得有聲有色。左起:時任 院長鄭棟材教授、殷巧兒 及溤秉芬爵士(校友事務 處提供) 2 殷巧兒醉心演戲,學生時 期出任聯合書院劇社主 席,曾參演多齣戲劇, 例如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 《蠢貨》(左圖)及曹禺 的喜劇《正在想》 (聯合書院提供) 3 殷巧兒認為中大獨特的書院 制度令學習生活更多姿多 彩,校友凝聚力更強 3 中大是我第二個家, 只要母校需要我, 我就會義不容辭。 18 中文大學校刊 | 淬煉鑄芳華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