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四年第二期
滋養創新的土壤 她現於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及組織工程研究所 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擔任教授,早年於中大 取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及外科科學博士學 位,並於美國麻省總醫院取得激光醫學博士 後獎學金。在加入中大之前,她在香港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課程工作。她是首位將「骨軟 骨複合組織工程技術」躋峰造極的組織工程 科學家。 中大的創新氛圍、跨領域研究文化和嶄新的 研究設施是她重返母校的原因。「大學重視 組織工程及再生醫學研究,也注重跨學科合 作。相關研究領域已達致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新成立的ATP GMP生產設施很有前 瞻性,對於組織工程研究的發展影響深遠。 我和容教授合作多年,很高興大家可以協力 將eOCT技術轉化為首階段的臨床試驗,以評 估技術的安全度。」 eOCT治療大約需時四個月,包括病患的醫療 篩檢、骨髓採集、運輸樣本到新加坡GMP生 產設施、在無塵室製造eOCT、第三方實驗室 的品質保證測試、微創關節鏡檢查,以及由 外科醫生植入eOCT,最後是術後跟進、數據 收集和分析。整個臨床試驗長達兩年。 尋找符合香港法規的GMP設施,殊不容易。 陳教授為此走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 西安和廣州等城市,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陳教授解釋道:「由於不同地區的ATP監管 法規各異,在中國內地採集處理的樣本無法 用於我們的臨床試驗。我們最終選擇了新 加坡的工廠,儘管其周轉時間較長且成本 較高。」 有賴「產學研1+計劃」的資助,她將與香港 生物科技研究所(HKIB)的ATP GMP中心聯 手創建本地製造eOCT的GMP生產設施,支 持後續的臨床試驗,促進科研成果商業化。 位於HKIB的ATP GMP中心將提供符合藥物檢 驗合作計劃良好生產規範的設施,用以生產 像eOCT這類的臨床級ATP,供已獲審批的臨 床試驗和治療之用。 個人化醫療的新境界 陳教授成立組織工程實驗室,藉生物工程 技術研發生物材料和幹細胞組織進行個人 化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其研究 興趣包括複合組織工程、天然生物材料、 類器官和類腫瘤、機械調節、細胞材料介 面、多光子微加工和微圖案化,以及激光 醫學。 她的夢想是在醫療系統內實現個人化軟骨再 生醫學服務。「日後,人類可能會預先將 幹細胞儲存於細胞庫,萬一軟骨受傷,可 向專門從事組織再生服務提供者訂製個人化 eOCT,生產自體複合組織供關節鏡手術醫生 植入受損位置,冀望eOCT ATP有助患者迅速 恢復活動能力,重拾理想的生活方式。」 為了幫助關節病患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 法,團隊克服了眾多技術和非技術限制,並 且發揮軟實力應對始料不及的情況,匍匐 而行,推動科研前沿技術,彌補醫療需求的 缺口。她笑言:「有些挑戰,足以誘發心臟 病。曾經有一家外國GMP廠房鑑於當地政策 突然改變,明言不會繼續生產eOCT,會導致 病人的樣本遭丟棄,研究功虧一簣。」團隊 隨即不惜一切代價周旋,最終事件平息了, 也保護了病人的樣本。她繼續說:「服務病人 的心志是我們破釜沉舟的勇氣。」 1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