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四年第二期
趙教授澄清,她和研究團隊研發出Dr. PAI, 是希望完善傳統醫療服務。在香港,市民較 容易獲得適當治療,但世上有很多病患者缺 乏這種「及時雨」。她解釋:「有些地區資 源非常有限,要約見醫生難乎其難,香港的 公立醫院也會偶然出現這種問題。所以我們 希望用家在有就診機會前,可以有方法了解 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有需要的話就可以調整 生活習慣或藥物的劑量。」 教授強調,她研發的人工智能不會威脅醫護 人員生計:「我們並非要取代醫生,只是希 望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病人提供較即時的幫 助,了解自己的病況;同時,我們也希望讓 醫生更全面掌握患者資訊,以更深入追踪和 了解他們的病情變化。」 為下一代鋪路 對趙教授而言,她開發Dr. PAI等研究項目, 只是盡學者的本分。「回想自己讀麻省理工 學院時,最受學生景仰的教授,往往是那些 創立公司,獲得投資,並推出有用產品的學 者;他們發表的論文,對學生來說反而較為 次要。」她認為,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 幫助社會以至全人類,至關重要;而學者之 所以會研究感應器等科技,是因為有需求: 「如果我們最後無法研發出有用的產品, 整個學科就會消失!因此,為了讓人繼續信 賴工程學者有價值,我們必須將研究成果商 業化。」 十多年過去,趙教授一直堅持研究以實用為 優先。她身為電子工程學系副主任,不但負 責督導研究生,還親身指導不少剛起步的研 究員。「剛進中大的研究生尤其需要關照, 我會鼓勵他們尋找新研究方向,探索其他研 究項目。很多學生跟我說:『我想研究這個 難題,因為沒有人在這方面發表過論文。』 我就勸他們:『你可有考慮到,這是因為它 根本沒用,或者是不切實際?』」她說自己 不是要貶低他們的抱負,而是要他們慢慢了 解研究本身的價值,並思考自己的研究如何 能造福社會。「看起來不可行也沒關係, 因為它說不定能化為有用的產品!但我們應 該先從科學角度分析,這個項目根本是否可 行。」歸根究柢,趙教授的研究哲學,離不 開這個考慮。 3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