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四年第二期
香港政府2023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以鼓勵本地 大學學者將多年來的研究轉化為實質成果,造福社會,並 促進政府與創科界合作。每個獲批項目可獲高達一億港元 撥款,中大有七個研發團隊成功獲得撥款,為本地院校中 數量最多。今期《中大校刊》探討每個獲得撥款的研究項 目,並深入訪問這些項目的首席研究員,看看他們如何將 願景化為有形有體的實物。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劉雲輝多年來努力研發三維視 覺驅動機械人,希望能實現實時「眼—腦—運動」協調。 同樣身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教授的歐國威,則會利用撥 款開發安全、價格合理且有效的手術機械人平台。不少獲 「產學研1+計劃」撥款的中大研究項目,同樣以醫療為核 心。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陳佩研發出能夠模仿天然關節組織 結構,取代損傷軟骨的工程軟骨組織;而電子工程學系教 授趙鈮的人工智能系統,則透過一連串感應器,為心血管 疾病患者度身訂做健康資訊。 除了醫學應用的層面,今期《校刊》介紹的產品和技術, 也有助社會迎接未來的挑戰。作為矽光子學專家的電子工 程學系教授曾漢奇,希望透過開發更耐用的矽光子晶片, 提升通訊設備的性能;信息工程學系教授楊偉豪則希望推 廣網路編碼技術,讓通訊網路變得更安全、快捷。除了電 信科技,中大學者也致力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生命科 學學院教授林漢明鑽研大豆25載,利用成果開發出健康食 品,對持續農業作出重要貢獻。雖然七位教授的學術範疇 各有不同,他們正好突顯中大研究的多元化。 中大副校長(研究)岑美霞教授(前排 左一)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 授(前排左三)見證五月的簽署儀式 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