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字裏科技

智能飯事

我們的祖先發明有火煮食,相信是在一百八十萬至二百三十萬年前。食譜食經的出現則晚近得多,現存最古老的食譜,詳載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美食,刻在三塊公元前一千七百年的阿卡得語簡冊上。

一個不分葷素,大小通吃的美食家文化近年興起,而且藉着科技,大大影響着我們裹腹暖腸的行為。各類美食指南充斥報刊雜誌,我們手機也常備美食應用程式。要計劃下一個慶祝活動,又或只是換換口味,可以瀏覽「開飯喇!」或《米芝蓮指南》。數年前本刊專欄〈舌尖上的中大〉,也挑起不少同事的味蕾想像,在午飯或下午茶時候營營覓食。

講到飲飲食食,大部分人都其實是羊群,受所謂飲食達人或意見領袖左右,但我們大多都試過根據電視或報刊的推介訪尋美食,到頭來卻完全是兩碼子事。雖然不是人人都廚藝了得,但現代男女酒酣飯飽之餘,要留下點評彈絕對不是難事。如果我們要信口碑,則口碑最好是來自友朋輩而非自認專家的人。

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一個團隊,花逾兩年時間,研發出名為INCOMIRS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Microblog Recommendation System)的人工智能餐飲推薦系統,綜合社交平台及本地大型飲食評論網站之數據,按地點或菜式列出推薦排名。

領導研發團隊的黃錦輝教授解釋,系統集跨平台數據挖掘、翻譯系統、應用程式之大成,把種類繁多的本地美食資訊,連結個人朋友圈的狀況,從而精密運算出推薦次序,以提供更貼近用戶喜好的結果。該項目於第三屆全國青年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會中,獲頒創新類別的一等獎;其Android應用程式快將登陸Google Play供免費下載。

Alice E. Marwick說過:「大數據其實是由小數據組成,而這些小數據可以是很個人化的。」在哪裏吃、吃甚麽這些非常個人化的小數據,經過一個小小的應用程式,可以用來滿足其他男男女女的胃口。

T.C.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17期(2018年5月)

標籤
系統工程 工程管理 人工智能 軟件開發 黃錦輝 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