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成為經常就民生議題發表看法的經濟評論員,感覺如何?
九七金融風暴後,我在報章發表文章,談當下經濟形勢,自此不同媒體陸續找上門來。本着服務社會,以所長專業,為大家提供科學、理性、持平的分析及建議,我亦來者不拒,無心插柳下成為經濟評論員。這份「差事」殊不輕鬆,必須緊貼時代脈搏,掌握最新經濟數據,才能隨時回答提問。
撰寫學術論文外,你亦寫網誌,出版普及書,既談經濟,也說生活,何有此舉?
萬宗歸一,生活離不開經濟學原理,而經濟學就是研究人的行為及社會改變。研究人員必須走在前線,以了解社會發展。寫文章出書,一方面是為普羅大眾提供學術書籍以外的經濟知識,另方面又切合我的「活出精采人生」目標,何樂而不為?
你兼任的公職也不少,如何再抽時間處理這些職務?
自問是勤力的人,從中學開始至唸完博士期間,睡眠時間不多於三小時,現雖已稍增一兩小時,但每日仍然有十七八小時放在工作上。可是,時間畢竟有限,現時一些邀約要推遲至6月才接了。
教授、研究員、經濟評論員、作者、公職人員,各給你怎樣的滿足感?
教書最大滿足感莫過於培養出傑出學生。研究有成,自己是世上第一人知悉該發現,其滿足感難以筆墨形容。我在唸博士時已開始發表論文,一直保持穩定的產量,並獲國際學術界肯定。經濟評論員和作者的角色,提供另一渠道給我指出社會上的不公義;擔任公職則是為了回饋社會。
你曾教年輕人如何籌劃買樓,但香港已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難置業的地方,有甚麼新建議?
大學畢業生月薪中位數是萬多元,單靠儲蓄購買動輒七八百萬的房子,當然是遙不可及。先要跳出固有思維,檢視自己的技能及其需求與市場在哪;打工不是唯一出路。人生固然不是只在金錢,各有各的價值觀,我要強調的是賺錢和職業是兩回事,在職貧窮原因是錯賣了自己的才能。此外,我建議年輕人不妨放眼大灣區,內地精英來港工作,港青亦可北上。況且,香港市場始終是小,縱有好的創業構思,盈利也有局限。
理財教育應該自哪個階段開始?
孩子唸小三,懂得加減後,便可以開始理財教育,讓他們明白賺錢不易,珍惜財物。以活動形式來灌輸理財知識尤為有效,如給予孩子特定預算籌辦生日會,要是能控制在預算以下,所節省的金錢即有等額的獎勵,以鼓勵他們貨比三家,減省不必要開支,這不就是一個學習過程嗎?
C.F.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35期(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