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2016年1月

各就各位 齊抗氣候變化

對許多人來說,氣溫上升攝氏兩度,是微不足道的變化,甚至犯不上要開窗透涼。但科學家警告,隨着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地球氣溫即使只攀升區區兩度,也足以引發全球大災難。

若不及時行動,地球很可能最快於2040年便升溫兩度,到本世紀末,更會上升四度。全球各地已紛紛下定決心,阻止此情況發生。

歷史一刻

2015年12月12日將近傍晚七時半,法國外長法畢斯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二十一次締約國會議(COP21,又稱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敲下綠葉狀的議事槌,宣布巴黎協議獲得通過,在場近二百個國家的代表立時熱烈歡呼、互相擁抱、感動落淚。

由一百九十六個國家簽署的巴黎協議,是首個全面應付氣候變化的全球條約,將接替於2020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

協議要求各締約國在本世紀採取行動,遏止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盡快令溫室氣體排放量達至峰值,之後逐年回落,務求控制現在至2100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少於攝氏兩度,並力爭控制升幅於攝氏一點五度以下。

各國不論富貧,均承諾制訂措施,以過渡至使用潔淨能源的新階段。已發展國家將於2020年起,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注資最少一千億美元,協助他們全面棄用化石燃料,轉用綠色能源,這是花費甚鉅之舉。此外還要幫助他們加強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以抗旱防澇。

<em>來源:www.enb.gov.hk</em>

香港的承諾

在巴黎氣候變遷高峰會舉行的前三週,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發表了《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概述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和目標。

香港參考了中國的減排承諾,制訂本地目標。中國政府在2009年承諾,2020年將整體碳排放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40%至45%。香港在2010年訂立減碳目標,希望在2020年把碳排放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50%至60%。截至2012年,香港的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19%,預計在2020年將下降至50%。

香港亦承諾於2025年將能源消耗強度由2005年水平下降40%,由於人口和能源耗用量預計仍會不斷增加,這確是一個甚為進取的目標。要達到此節能目標,相當於每年減少三百三十六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大的努力

香港中文大學為首間承諾應付氣候變遷的本地院校。大學於2000年成立大學環境事務督導委員會,2008擴展為校園環境委員會,2014年與校園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合併。

2008年初,中大開始構思其校園發展計劃,訂定目標,以2005年數據為基數,最遲在2025年將人均能源消耗量減少25%,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

2012年大學制定了中期目標,作為評估大學在2012至2017年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成效指標,包括能源消耗量減少8%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0%。大學又規定校內各種公務車輛報廢更換時,必須選購環保型號。

中大可謂是本地院校中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先驅,校園現時採用多種新技術發電,例如真空熱導管式太陽能熱水器系統、光伏板、水錘泵等,估計每年可生產超過一百三十萬千瓦小時的電力;大學也試用嶄新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例如由物理系研發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

巴黎峰會並非終點,氣候變遷是長期的挑戰,我們每個人、每個社區、每間學府和每個工作機構均要面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離開巴黎時宣稱:「氣候變遷這個趨勢,會影響所有其他趨勢。」這趨勢要靠全球攜手行動才得以遏止和扭轉。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