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報告書》 1985–87

進步。倘若大學不積極推行均衡的敎育,以擴展學生視野,磨練其抽象與 綜合思考的能力,則日後豈能奢望他們內省外顧,高瞻遠矚,對香港未來 的發展作出更有價値的貢獻? 因此自去年改制以還,大學即依照富爾敦報告書的精神,分由學院及 書院推行學科爲本與學生爲本的雙元敎學,並由各系務會重新設計和改進 通識課程,以求整體敎育觀念的貫徹。各書院更積極擧辦種種學術、藝術 和體育活動,以充實校園生活、陶冶學生品德和增强他們的體魄。這種工 作都需要相當的精力和耐心,但假以時日,則必有顯著的效果可期。 語文訓練 此外通識敎育和語文訓練也有密切關係。本人認爲語文不僅達意,亦 且反映個人的見識、判斷等綜合思辨能力。所以今後大學對中英語文課程 當更爲重視。 其實大學敎育在課程上雖有通識、基本和專業之分,敎授方式亦有學 科和學生爲本之別,但各部份都相輔相成。因此其功能的充分發揮,實有 賴於大學敎育的整體改進和大學本身的自强不息。 對學術、社會、 中國文化的責任 大學的根本使命並不止於對本校學生的傳授學業,亦需要能爲社會展 示新的路向和目標。因此中大的敎師們不惟踏實施敎,而且必須不斷摸索 前進,爲學術開拓新的領域,同時也令大學能藉着他們的艱苦努力而不斷 自新。中文大學自成立伊始即銳意發展研究院和各硏究所、硏究中心,充 實其經費設備,鼓勵其與海外學術機構的合作和聯繫,使敎師們在學術上 的創造潛力得以充分發揮。這種種努力經已獲得多方成果,例如中藥的重 要硏究深受世界衞生組織之重視並列香港爲六個硏究中心之一,此外碩士 課程亦因之得以迅速發展,爲在積極籌辦中的博士課程奠下良好的基礎。 這是令人深感鼓舞的。另一方面,現代文化是一整體,香港更是一個與世 界息息相關的都會,所以大學還須致力於拓展海外聯繫,推行交換計劃, 加强國際亞洲課程等工作。因爲這樣才能使大學超越地域的局限,而成爲 一個國際性的大學,承擔對學術、對香港社會和對中國文化的責任。 本人以爲,上面兩方面的工作不但本身意義深遠,而且是發展大學敎 育的優越條件。所以其重要性必將隨大學的進步而日見增加。 創校精神 爲進步原動力 中文大學現雖已成爲一多元性的機構,但施敎與發展則一貫以創校的 精神爲出發點。這無論從課程編配,敎學媒介或硏究計劃的全面推展來看, 都顯而易見。本人深信,這樣的方針不但切合本港的需要,亦令大學在高 等敎育的領域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與形象,以能協助香港開拓一個生機蓬 勃、前景壯闊的將來。大學的特殊風格不應是歷史的遺跡,而應是進步的 原動力,大學目前所採用的學制則正是發揮這原動力的必要條件。這亦是 本人和全校師生所深信不疑的。 1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