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etin Vol. 3 No. 9 Apr 1967

假使我國古聖賢在天之靈 融洽之情形和今後的合作,一定會 貴校授與本人以榮譽的學位,也是雙方融洽的 子。 就貴校今日之成就和敝校的發展而言,我以爲香港 在智識方面可以說是「成年」了。當然 港社會和政 府對於今日的成就都有其貢獻;不過,智識之培植還 是要靠着我們兩大學之作育,而其造就要以這兩個大 學爲象徵。我們兩間大學無論分別或聯合來看,都替 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說話。貴校在多方面之成就,早 已爲國際間所公認, 文大學也在和歐洲、英國、美 國以及亞洲各著名大學建立聯繫。 香港以前稱爲文化沙漠,但在今日無論就西方或東 方的觀點而言,已不復有此古老之標誌了,這當然 是很好的事。我所謂「很好」,並不是空洞的 詞, 也不是單純爲文化而言,而是爲香港社會之裨益而言 的。像香港這個地方,擁有蓬勃力量的社會,爲國際 視聽所及,我們如欲在經濟上求生存,必須能與世界 各國亦步亦趨;在學識之培植方面,智識之追求方面 以及未來之成就方面,我們亦要能追從現代世界而不 可落伍。 但是,我體會到,並且似乎聽到,有些社會人士, 也許有些今天在座的貴賓,提出質問:這様的成就代 價何如?本港靑年,經過我們敎育後,竟赴英美或澳 洲留學,一去不囘,寧非耗費本港納稅人之金錢而成 楚材用晉的局面?本港人才外流的問題又如何呢? 我承認人才外流確是一項問 極方商着想,這實在不是嚴重的問 是指如果我們對敎育之努力,竟因此而採取不 緩進之態度而言。顯然,如果我們爲社會造就高等敎 育之人才,日見其少,則我們的靑年外流的人數將 減少,但豈不是因咽廢食麼?處在今日之世界中,任 何一國,如不盡力栽培智識的發展,則不能進步而從 事競爭;雖然可以苟安於一時,但就追求繁榮與提高 生活而言,則必告落後了。這對我們香港的特殊社會 更爲確切。香港沒有天然資源,一切要靠着居民的毅 力與才智以求生存。如果對於敎育事業,採取緩進或 退守的步驟,我們將會囘到文化沙漠的日子,長此以 往,對於應付各項問題,將漸感無能爲力,結果對一 般社會事業,亦將難于進展了。 本人以爲對於人才外流,惟有採取積極態度的看法。 人才外流,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之到國外深造,也許是 一個好現象。我這種說法,希望有些朋友不要因此而 感到誇異。大學畢業生能赴國外深造 證明我們兩間 大學,在學術上已爲海外各大學所承認,承認我們 生的國外大學不是一般泛泛的學校,而是有地位的學 府。假使從反面着想,我們的畢業生不 外國所接受 或歡迎,那時人才雖然無外流之處,其結果對於香港 將是不堪設想! 針對人才外流之惟一善法,莫如加强我們兩間大學 之素質和設備。那時,(一)西方學者將會願意來港 逗留相當時期擔任敎學,(二)本港學者和在國外之 中國學者將會轉而來港從事 流的現象了。 我們還可證明,現在國外留學生返港工作者日見 加,同時外國學者,前來本港求學和服務的人數,也 比前更多了。高雲敎授前些時在港曾協助貴校設辦新 的法學院,他雖然是在英國牛津大 受敎育,現在已 經返囘澳洲,以其所能貢獻其祖國。他的榜樣可作爲 我們解决人才外流問題的借鏡。 香港對此一問題,必須以這様的態度來求解决。因 爲將來人才外流的問題,無論從濶度或速度看去,都 一定要增長的。今日之香港,已不再是二十年前孤立 的香港,在當時由歐洲或北美洲到香港,約費一閱月 之光陰,今日我們於廿四小時內,便能到達倫敦或紐 約了。明日將爲超音速噴射機的時代,我們與歐 之 距離,不過八小時的航程。雖然現在尙非其 ,但這 日子卽將來臨,世界各地對於我們將如庭戶一樣。 因此之故,智識界是不應脫離國際而獨立的。我們 今天爲國際智識社會所承認,且得爲其成員之一人, 應當引以爲幸,這種現象不獨是兩大學之幸 也是香 港之幸。我們能夠將我們作育的人才借給其他地區, 其他地區的人才能夠給我們來使用 對於兩大學和 本港社會都是有益的事。 作爲世界智識社會和經濟社會的成員,主要是能夠 維持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互相交換其成果 沒有 這種交流,便不能保持敎育的素質,而經濟上的成就 也便無從繼續推展。所以我們對於所談人才外流的問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