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零年春‧夏

再其次是期望 均等的機會,並且能夠使 等,超越以前的水準。 此外,當時又常有人說,我們正走在一條 歷史性的道路上:從精英高等敎育過渡到普及 高等敎育,並以全民高等敎育爲最終目標。所 謂精英敎育,就是少數 人可以有機會接受高 等敎育,而這機會通常決定於家庭背景。 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看看四大期望之 中,有那些可能是切實的,有那些是不切實際 的。 經濟發展 首先是經濟發展。我們發覺單靠高等敎育 並不會帶來經濟發展,否則像埃及、印度、錫 蘭這些全力發展高等敎育的國家就會更加豐 裕。我們不久又發覺到,雖然高等敎育可能是 國家發展的必備條件,單靠敎育是不足夠的。 事實上,有一些國家雖然完全沒有開辦 敎 育,但經濟卻得到長足的進展,就像中東某些 產油國如科威特等,它們一向都是輸入海外知 識份子作勞動力,直到最近才開始培育自己的 人才。此外,我們又發現了辦高 敎育是會過 猶不及的,過多的高級知識份子會成爲國家經 濟上的重擔,在某些程度上更會成爲政治動亂 的根源。 由此可見,高等敎育對經濟發展雖然有所 貢獻,但貢獻 家硏究過經濟學家所謂的 之一項)剩餘因素和收益率,一般 與其說高等敎育會帶來經濟發展,倒不 濟得到發展之後,高等敎育就會隨之而發展。 高等敎育旣是經濟發展過程的一部分,又是 濟發展的結果;它一方面是發展過程必備的 因,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果。不過,對經濟發 展而言,高等敎育其實並不如我們以前所想的 那樣重要。 早期的一些數字是會引致誤會的,人們只 注意到對高等敎育投資的收益率,並沒有發覺 世界各國在計算這些私人收益率時,只考慮到 私人成本而忽略了用於培育靑年的社會成本, 而私人成本通常都是受到大量津貼的。此外, 在許多國家內,早期曾受高等敎育的人士承受 了以前從外地聘請來管理國家的 士的高薪 酬,因此,初期計算出來的收益率,反映出來 一個非常歪曲的薪酬架構。 我們對高等敎育的期望,有許多都未能實 現。根據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大致上全球各地 對高等敎育的投資,可能都比合理 投資大了 一點;不過,如果高等敎育發展不足,工業化 的社會就不能有長足的進展 稍後當我談到香 港和中國 情况時,會再討論這一點。 現在似乎全世界的工業國家都有一個必 備條件,就是在每一代人之中,至低限度要有 百分之十的靑 一定指大學敎育,其 或兩年的短期課程。如果國家 業化,就須要大約百分之十的靑年在中 後繼續進修;在工業化全速進行的時候,大約 有百分之廿五曾受訓練的靑年可以學以致用— 百分之廿五是目前美國的約數。當然,目前並 不止百分之廿五的靑年進入專上學院、大學或 其他專上敎育機構進修,但能夠用得上深造時 獲得的知識技能的大約只有百分之廿五。美國 的高度工業化改變了全國的職業架構,目前擔 任統計局稱爲專業性、技術性或主管的工作的 人佔就業人數的百分之廿五。換言之,在高度 發展的工業社會之中,四分一的勞動力是在擔 任專業性、技術性或主管的工作。當然有些專 上學院畢業生的工作不屬於以上兩類:因爲時 至今日,要有效地推銷高度技術性的商品,也 需要專上學院的學位。在日本,有機會接受專 上敎育和能夠學以致用 靑年大槪也是百分之 廿五,蘇聯的數字也相同。我可以說這三種 制度是截然不同的。德國正在爲將來訂立計 劃,他們曾經硏究過美國的制度,部分負責籌 劃的人士更和我討論過美國的經驗;隨着德國 制度的日趨進步和複雜,他們計劃爲百分之廿 五左右的靑年提供專上敎育學位。 自由民主 其次是期望高等程度的敎育—特别是專上 敎育—能夠促進世界民主,可是這個期望不幸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