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一年秋‧冬

回首當年 第一個富爾敦委員會 麥仕維先生 (I. C . M . M a x w e l l ) 很久以前,我已經想到香港看看了,一九 六二年六月廿五日一個非常潮濕的晚上,我終 於如願以償。我第一次穿過九龍,坐小輪渡 海,到當日富爾敦委員會成員居住的舊吿羅士 打酒店。途中所見,至今仍歷歷在目。我們抵 港時雖然已經很晚,又下着傾盆大雨,但路上 仍然熙來攘往;生意繁忙,光如白晝的商店 , 門前掛着霓虹招牌,五光十色,映落濕滑的路 上。在渡海小輪上,見到一二舢板 由遠而近, 實在引人遐思;港口岸 燦奪目的燈火更構 成一幅難忘的圖畫。然而當時來港的任務給我 帶來的興奮,並不下於這些景象。我要就香港 成立一所聯邦制的中文大學,提供有關大學的 規模、 的時間和途徑的意見。 其實,可以說十年前當我加入英國海外高 等敎育大學校際委員會服務時,我已參與其事 了。雖然其中有五年的時間,我 工作與海外 大學敎育的發展有關,但東南亞方面的卻從來 沒有做過。一九五二年十月我出席了大學校際 委員會幹事會第一次會議,其中一項重要的議 程是討論賈士域香港高等敎育委員會的報告 書。報告書證實香港社會「對用中文授課的各 類專上課程(尤其是學位課程)的需求非常大 而急切」。因此我差不多立刻就接觸到一個非 常微妙的問題:怎樣才可以成功地在一個鮮爲 人知的地方開設這樣的課程。事實上賈士域委 員會已經否决了設立一所獨立的中文大學的建 議,原因有二:一個是委員會認爲經費和師資 方面都有實際困難;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 們受到下述論點的影響:「設立這樣一所大學 就違反了在香港辦大學的 則。香港的環境獨 特,有助於中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交流。溝 通中西思想文化,正是香港的大學的一項首要 任務, …… 這個目的,只有在一所大學的統一 組織之下才能達到,因爲完成這項任務最重要 的是合作和目標一致,絕不能有敵對或目標分 散的情況出現。」當時,這顯然是比較令人信 服的論點,但時至今日,當然又作別論,因爲 香港兩所大學已經習慣了互相合作,並且各自 都跟中國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總而言之,賈士 域委員會建議當時唯一的大學立即開設以中文 授課的文科和商科學位課程,並且儘快開設理 科課程。我最初參與中文大學的籌劃工作時 香港的大學敎育就是發展到這個階段。可是, 一開始就已經困難重重了。因爲現成的那所大 學,無論在經費上或其他方面,都還沒有爲這 項革命性的發展作好準備。這項決議終於延遲 執行,以便有關方面再三考慮,並集中力量去 應付更急切的需求。延遲的結果帶來了深遠的 影響。 在香港,這是個鞏固基礎的時期。當時我 們在倫敦的大學校際委員會,卻因爲在新加坡 發生的事而對香港的情况感到關注。一九五三 年,當地二百七十六個華人團體的代表决議成 立一所自己的大學,因爲他們對當時大學敎育 的形式感到不滿 那種形式被認爲太過恪守英 國的模式;此外,還有感情上的因素:僑居東 南亞的中國人對祖國的傳統文化都是忠心耿耿 的。可是,創校時的熱誠未幾就受到挫抑,接 踵而來 困難終於迫使人們重新冷靜地分析評 估新大學的學術水平。新加坡的經驗所起 告 誡作用,我們委員會實在不能忽視;雖然香港 的環境可能不同,但對成立另一所大學 共同 要求卻是一樣的。 幸而,香港政府贊成另設一所以中文爲主 要授課語言的大學的政策,逐步確定了下來。 一九五九年起,政府的支持逐步加强。到了六 月,政府選定了幾所專上學院,一方面改善它 們的地位 一方面給與資助,以提高各校的學 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