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一年秋‧冬

術水平。政府又答允在適當的 員會,就上述專上學院是否已夠資 聯邦制大學爲成員,提出建議。(値得留意 是,聯邦制模式的想法似乎是由政府自己提出 來的,就像東非的情形一樣。)十月,富爾敦 勳爵抵港,初步了解情況,硏究香港政府建議 成立的委員會可能要考慮的問題。一九六零 年,德蘭姆大學校長杜富爵士(Sir J a m e s Duff)、尼日利亞一所發展迅速的新興大學的創 校校長梅藍比博士(Dr. K e n n e t h M e l l a n b y ) 、 美國的福爾茲敎授(Professor Fultz)以及倫 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館長皮爾遜先生(Mr. J o h n Pearson)相繼來港,協助策劃文、理及 工商管理學院的課程架構以及開辦圖書館的事 務。同時,有關方面又安排崇基、新亞、聯合三 所專上學院的院長訪問英國的大學,以及三位 學院的行政人員到英國考察大學敎務處的組織 和工作,特別是採用聯邦制的大學。由於 校際委員會是負責安排這些訪問的組織之一, 所以富爾敦委員會正式在港工作之前,我已經 有機會認識一些將在中文大學擔任要職的人 因此,我非常樂意擔任富爾敦委員會 秘書; 這樣一來 我就有機會跟一些老朋友相聚,同時 又可以到一個以前從未涉足的地方—香港。 令我雀躍的還不止於此。全英聯邦的大學 敎育都在迅速發展,大學校際委員會一向都積 極參與其事。出任富爾敦委員會秘書 有 機會協助制訂英聯邦大學發展全圖中一個很新 穎的部分。我們只要環顧一下現代大學敎育的 情况,就會知道在這個時候推行發展工作是再 適當不過的了。當時,英國 敎育的制度,羅賓斯委員會正要建 展高等 ,把高級理工學院擴充爲大學 時,由富爾敦勳爵任校長的薩撤 大學正忙於 「草擬新的辦學藍圖」。至於第三世界的國家 ,政治上的發展往往出人意表,而且轉變速度 驚人,結果促使大學數目激增,大學的課程也 因而不斷擴充,並且產生了許多新的、更富彈 性的大學形式。由此可見,當日的大學敎育 發展步伐加速了,而且大量擴充,又在不斷轉 變。在這樣的環境下,當香港建議要爲一向沒 有機會接受高等敎育的人設立一所新的大學時 ,大學校際委員會就覺得這跟時代的精神和趨 勢非常吻合。 此外,香港增設大學的計劃還有其他特 色,由於這緣故,委員會對該計劃更特別感興 趣了。首先是語言問題。雖然在蘇丹喀土穆, 有些課程也是用阿拉伯語來授課的,但是跟大 學校際委員會有關係而用英 以外的語文來作 主要授課語言的大學,這將會是第一所。成立 這樣的一所大學將會產生什麼問題呢?它會不 會促使其他地方爭相仿效呢?其次是,新大學 會不會影響到現有 大學?它們之間的關係如 何?這些都是未知之數。此外,這樣會不會導 致敎育系統出現經濟問題或令人不安的緊張情 况—甚至妨碍雙方發展的敵對情况?非常不 幸,當時在其他地方的確有明顯的例子,證明 一個國家成立第二所大學後就會產生種種難 題。第三點是把多個獨立的機構統屬於一所大 學的想法 大學校際委員會原來的基本指導文 件《艾史克斯報告書》原 此外,一個前往北尼日利亞的代表團( 代表團成員之 ),剛否决了一項聯邦制的建 議而採取集四所專科學院爲一的制度。可是, 其他地方發生的事件,卻使人對一向以來厭惡 聯邦制的想法產生了懷疑。馬來亞大學 九五 九年就採取了聯邦制(雖然這個制度似乎不會 維持得太久),東非的政府也贊成類似的安 排。因此香港所提議的組織結構在當時是非常 受到關注的。最後一個因素,是有關世界上多 種不同制度的比較 三所選定的專上學院,分 別代表了中國、美國和英國的敎育傳統。怎樣 才能使這些不同的傳統渾然相融,並行不悖 呢?在其他地方,這也是受 注的問題,例 如,如何使英美制度並行,而且給予本土的文 化適當的認可。基於上述的理由,我們的工作 是很有趣的,它的意義非常重大,不但對香港 如此,對其他各地亦然。 一九六二年夏天,大學校際委員會積極研 究有關海外新大學的發展,例如:擧行塔那那 利佛會議,討論非洲的高等敎育問題;檢討東 非的需求和當務之急;在馬拉維進行初步調查 硏究;就在南非洲爲三個英聯邦國家成立一所 非敎會大學進行協商。富爾敦委員會調查硏究 所得和上述檢討、討論的結果能否綜合起來, 爲將來提供一個可行的策略呢?可以肯定,從 許多國家的近况來看,高等敎育似乎亟需一套 靈巧而具有獨創精神的發展。 富爾敦委員會的成員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决 定下來的,成員的國籍、專長和經驗各有不同, 10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