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五年第五期

總數八分之一左右,學生數目 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個發展,跟英語在香港這樣一個國際性 的商業都會中的特殊重要性自然有密切關係, 但恐怕亦頗受本港公務員的招聘政策和發展新 學校時的實際措施影響。這是很不幸 一件 事,因爲姑無論英語的重要性如何,用 種學 生還未曾充份掌握的外語來作學習工具顯然是 事倍功半之擧,而用母語敎學和着重 英語 卻是沒有衝突的。這個道理,國際顧問團在他 們的報吿書「香港敎育透視」中已有力地提出 來了。很可惜,香港絕大多數人雖然都表示贊 同這個觀點,但目前礙於學生可能因此而減低 與英文的接觸,和他們應該有自行選擇的自由 這兩個觀點,當局恐怕僅將止於鼓勵和協助個 別學校改用中文敎學,一時間還不會明文指定 執行這項政策。這個做法有穩健和漸進的好 處,但它是否眞能對目前忽視母語敎學的大趨 勢發生實質影響,甚至會否因爲泯滅了中中和 英中的區別而使問題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更爲嚴 重,則是令人感到憂慮的。 從根本上看,學制和敎學語言這兩個主要 的問題可以說都是推行英式敎育體系所造成 的。香港許多負責敎育工作和規劃的人,對這 樣一個體系已熟習數十年之久,甚或本身就是 在這個體系之內接受全部敎育,因此雖然亦未 嘗不感到上述種種問題的困擾,但礙於心理上 的積習,總難看到這些問題的根源,更難於用 開放的心態去正視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辦法 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香港的敎育體制恐怕亦 因此還要再經過好一段歷程才能回復 一條簡 明合理的途徑上去。所以,敎育界的有識之士 聯合起來,繼續關注這些問 有關負責人耐心闡述問題的癥結所 改革的步伐,那是非常之重要 。 誠然,今日的世界,是一個劇烈競爭的世 界,在科技、工業、國際貿易上是如此,在文 化和思想領域亦不例外。電子媒介崛 之後, 整個世界已經縮小爲人人可以安坐家中欣賞的 一台戲了,全球的風光景物、衣着潮流、生活 方式、處世態度,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都朝夕 在吸收、比較、判斷,受其潛移默化。而坦白 地說,對許多人,特別是香港的靑年,今日的 中國文化是遠遠及不上西方或者東洋文化的魅 力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受過良好敎育 專 業上有所建樹的聰明才智之士,對西方的文物 制度亦往往難免有一種不自覺的風行草偃之 情,因之對其間的利弊得矢也就不能從更基本 的原則去加以剖析和判辨。在香港這樣一個環 境中,這樣的心態生根滋長無疑是非常自然的 事。 不可否認,香港乃至整個中國要求進步的 話,還必須不斷引進和學習西方的文物 , 但這引進和學習是爲了充實和改進自身,而不 是爲着變成西方社會的一部分,所以必須出之 以選擇和批判的態度,必須經常保持「勝於藍」 的氣槪和決心,這樣才能免於在精神上淪爲人 家的附庸。日本人自唐宋以降不斷吸收中國文 化,並從而改造和加以發揚,而未嘗變成中國 人,自明治以來不斷吸收西方文化 並從而改 進和大加發揚,更藉之以成爲世界上頂尖的經 濟大國,但至今亦未嘗在文化上、感情上淪爲 英國人、美 人,他們這種虛心好學而又自强 不息的精神,眞是値得我們深思和鑑惕的。 各位嘉賓,各位同學,十 一年後香港就要 重新成爲中國的一部分了,香港的 中國人的。香港要繼續飛躍前進,繼續保 的活力和光芒,那麼香港人就必須先要在思想 上、意識上站穩腳跟,挺起胸膛來作一個堂堂 正正的中國人。在今日,一中國人」不應單純 地視爲一個血統上、語言上或國籍上的觀念; 它更應被看作一個動態的文化觀念。惟有在文 化上認同於中國,才能使我們正視香港今後應 走的道路和關心整個中國今後應走的道路;惟 有深切了解到中國文化是變動的、有生機的一 個大體系,我們才會對它產生親切的感情和責 任心,才會對它的落後和缺陷感到切膚之痛, 才能對它的生長和進步貢獻出力量。所謂一皮 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中國不但在政治上, 也在文化上再次成爲矗立於世界的巨人時,香 港人才會是眞正有光彩的。 各位,十來年在歷史的尺度上只不過是一 瞬之間而已’轉眼就將成爲過去。在這麼短的 時間之內,在座的畢業同學、老師、與會的嘉 賓,乃至不在座的香港各界人士,無疑都各有 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做,各有不同的目標要 去追求。將來回顧這些事情和目標,它們大多 數難免已成爲過眼雲煙,不値得當事人的輕然 一笑,但亦會有些是令人覺得付出的心思血汗 並未白費,是能夠在時間的浩浩洪流中留下一 點不會湮滅的小小痕跡的。香港人今日竭智盡 思,運籌定計的時候,多不免從當前的利益和 便捷着眼 但在這個嚴肅的歷史時刻,我想我 們應該把目光放得寬遠一點,開始從整體文化 發展的觀點來考慮問題了!這番話,就作爲我 今天贈給各位畢業同學的臨別禮物吧。 11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