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敎育學院院長杜祖貽敎授 杜祖貽敎授早歲肄業於本港崇蘭、培英、 金文泰等中學、葛量洪師範學院及香港職合書 院。一九六二年赴美修習西方敎育及哲學。六 三年獲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隨赴 南伊利諾大學杜威哲學研究中心深造,在實驗 學派學者阿克斯特爾(George E . A x t e l l e ) 、 蔡 爾兹 ( J o h n L . C h i l d s ) 、 康 茨 ( G e o r g e S . C o u n t s ) 及埃姆斯(S. M o r r i s Eames)諸敎授指導之下 完成杜威民主與敎育觀念分析之論文,於六七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杜敎授曾在本港及美國的小學及中學擔任 語文及邏輯敎師,對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學術 階層的敎育實況,有直接的體驗及深入的觀察。 一九六四至六七年,杜敎授任美國南伊利諾大 學杜威哲學研究助理及敎 七年起任密西根大學敎育哲學助 年晉升副敎授,七六年任正 授,七 爲敎育社會理論系系主任。 杜敎授於七九年應邀出任本校敎育學院院 長。多年來,與該院員生共同推動敎育研究及 學院的全面發展。杜敎授除致力於敎學研究及 校內行政工作外,並擔任多個校外委員會的委 貫,包括敎育委員會、復康統籌委員會、中文 基金籌劃委員會、考試局考試委員會等,以及 出任多個學術團體的會長或顧問。 杜敎授專研敎育理論及與敎育實踐有關的 問題。對社會與敎育政策的分析、思維敎育的 方法、合作研究的性質與功能,都有豐富的著 述。他的學術論文發表於多種國際學術期刊。 杜敎授並曾參與數項由學術研究基金支持 的社會研究計劃,還撰成研究報吿書多種。 一九八零年起,杜敎授即與敎育學院、社 區醫學系及體育部的 人員 共同進行關於 本港兒童及成人體能活動健康狀況與生活質素 的合作硏究。此項硏究主要是由本港裘槎基金 會及私人捐款所支持。 杜敎授爲美國哲學學會、敎育哲學學會, 以及Phi K a p p a Phi、Phi D e l t a K a p p a 等榮 譽學會會員;曾任美國敎育部敎育硏究評審委 員、英聯邦大學校外考試委員、俄亥俄州立肯 特大學里德(Gerald R . Read)講座敎授、華 南師範大學名譽敎授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王惠卿 博士紀念講座講者。杜 授最近獲選任爲中國 高等敎育學會理事。 訪問杜祖貽 問:敎育學院早期和近期的學生有甚麼不同? 他們對社會作出了甚麼貢獻? 答:敎育學院創辦初期規模很小,學額有限。 當時本港專業訓練並不普遍,學員大多是有 相當實際經驗的敎師和行政人員,一般來 說,他們有明確的進修目標。近年敎育學院 擴展了,不過本港對受過專業訓練的敎師需 求也大,所以學額供不應求,因此我們所錄 取的學生一般都經過嚴格的甄選。 敎育學院的首要目標,是要訓練優良的 敎師和行政人員。除了基本的專業訓練之外 ,本院講師並鼓勵學員去關注敎育的發展及 參加社會文敎的工作。學院的畢業 ,大部 分在中學任敎;資歷較深的,不少已成爲敎 育行政人員。有些熱心服務 校友 已被政 府委任爲敎育委員會委員、敎育統籌委員 會委員、立法局議員,或被市民選爲區議員 ,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其智能和作用。此外 ,畢業生中也有任職於報社、出版社等文 化機構。東南亞來的留學生,學成後回原居 地服務,都有良好的表現。其實敎育的定 義很廣,只要畢業生在社會與文化工作上有 所貢獻,我們都感到欣慰。 問:在香港的環境和敎育制度下,敎育學院的 1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