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訪問丁肇中敎授 丁肇中敎授一九八七年三月廿五日接受大 學物理學系楊綱凱敎授及本刊編輯訪問,訪問 内容節錄如後。 問:丁敎授,您一九七六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 獎,就是因爲發現了「J」粒子,可否請您 向我們的讀者解釋一下,您是怎樣發現這種 重要基本粒子 ?同時,這項發現又有甚麼 重要意義? 答:物理學家硏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求大 自然的基本結構單元,以及一切物質的組成 部分。古代中國人認爲宇宙萬物是由金、木、 水、火、土五行組成的。後來人類逐漸認識 到宇宙間是有許多化學元素 ,例如鐵、水 銀等;到了十七世紀,人類開始了解各種化 學元素了。二十世紀末,門捷列夫的 素周 期表出現了,因此,我們在本 初都認爲 世界是由大約一百多種化學元素構成的;我 們稱這些元素爲大自然的結構單元。但是, 後來我們又發現了電子及氫原子核——質 子。我們的槪念因而改變了,我們認爲大自 然的結構單元只有電子和質子兩種,而不是 數百種基本元素。其後, 發現了越來 越多質子型粒子;到了一九六零年,已知的 基本粒子達數百種,例如較重的電子、μ粒 子、質子、中 、K介子等。那時候, 們 的槪念又再度改變,把這數百種基本粒子作 爲大自然的結構單元。一九六四年,大家開 始思索,認爲世界可能是由稱爲夸克的更小 結構單元組成的,並開始建立一種理論。根 據這種理論,大多數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三種 夸克組成的。這種理論幾乎可以解釋所有的 現象。一九七四年,我的硏究組做了一項實 驗,發 了J粒子。這種J粒子在兩方面有 異於當時已知的數百種基本粒子:第一,它 重得多,第二,壽命亦長得多,大槪較其他 粒子的壽命長一萬倍。爲甚麼它會重得多? 壽命又何以更長呢?原因是它並不由原來假 定的三種夸克組成,而是來自一種新的夸 克。因此,我們的硏究顯示必定有第四種 克存在,三種夸克不足以構成這個世界:不 過,若有四種,也可能有五種、六種……。 我這項硏究給我帶來了諾貝爾獎。 問:可否請您談談發現的過程? 答:由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二年,我的研究是 在漢堡做的。當時我利用電子加速器,以高 能光波撞擊原子核 結果,我證明了普通的 光,若 量夠高時,本身會變成一個有質量 的粒子。這點的確很奇異 因爲我們知道光 一般是沒有質量的。我這些年間的硏究工作 顯示,所有這些光般粒子都有質量,約等於 一個氫原子的質量。但爲甚麼所有這些粒子 1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