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敦煌吐魯番學術會 「敦煌學」與「吐魯番學」之研究範圍 史、地理、種族、語言、社會、經濟、宗敎、 與藝術。本校與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聯合主 辦之「國際敦煌吐魯番學術會議」於六月二十五 日至二十七日分別在 及促進中心擧行;同 時,爲配合此次學術會議,本校文物館自六月二 十四日至八月二日擧辦「敦煌吐魯番 」展覽。 應邀參加學術會議之學者約四十位,分別 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法國、美國、加拿 大、澳洲、日本及印度等地,各人在會上提出硏 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中國大陸十四位著名學者 之中,有好幾位是「中 敦煌吐魯番學會」的會 員;法國敦煌學硏究小組四位學者也出席會議。 敦煌吐魯番是「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 所藏文物爲本世紀考古界最大發現。原籍匈牙 利的探險家斯坦因(一八六二—一九四三)與 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一八七八—一 四五先 後在兩地發現無數經卷與石窟壁畫,其中萬餘 種經卷、文書及繪畫,目前都庋藏於大英博物 館和巴黎國家圖書館中,成了各地學者硏究十 四世紀之前敦煌吐魯番 區歷史、政治、經濟、 社會與文明的珍貴資料。 「國際敦煌吐魯番學術會議」在本校祖堯 會議廳擧行開幕儀式,由本校校長馬臨博士主 持,中國北京大學南亞硏究所所長季羨林敎授 及本校中國文化硏究所饒宗頤敎授分別致辭。 各學者宣讀之論 範圍廣泛,涉及歷史、經濟、 社會、宗敎、語言、文學、音樂、壁畫及雕塑 唐人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九十四 張大千引首 1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