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九年春‧夏秋‧冬

大學出版 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詹德隆� 大學的主要功能,是知識的創造與推廣。� 我認爲這是大學最崇高的目標。而大學出版� 社的首要作用,則是促進知識 推廣,更促� 成知識的吸收不致局限於少數人,而能由全� 人類分享;知識推廣的範圍也不限於學術圏� 子,而需要遍及社會的各層面。� 但是,知識在推廣之前,一定要先經創� 造 — — 我 說 「 創 造 」 的 意 思 , 是 泛 指 一 切 「 學� 懂過去不認識的事物」的過程。創造 責任,� 是敎師和硏究人員亦即是大學學術層的責� 任。所以,一所大學趨於成熟,許多學術硏� 究工作也都已取得成績時,大學設立出版社� 來負責知識推廣,是自然的事。就本校而言,� 一九七七年,也就是本校成立十四年之後,� 當時的校長李卓敏博士便認爲時機已成熟,� 本校也在此時創辦了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社成立之後,大學便可以把敎員和� 硏究員的硏究心得及學術論文,提出來和其� 他對此有興趣 人士分享。大學的 造功能� 到此便加進了傳輸功能,兩者相輔相成,而� 知識的傳送也就不再局限於校園內的敎學,� 而跨越了校園的界限。� 學術社團的發揚光大,要倚靠學術交流、� 辯論,和討論。各種科學與社會科學最好的� 理論和人文學科的重要著作一樣,都應當能� 夠經得起最嚴謹的考驗。所以,中大出版 � 也和其他的大學出版社一樣,設立了一個審� 核評議制度,把考慮出版的學術著作提交校� 外審核。負責審核者要提供意見 地方,包� 括一本書的創始性、學術內容,和它對增加� 人類知識的貢獻。� 這個制度多年來一直進行得很順利,但� 根據這些標準出版的書籍,只能是學術著作� 和字典。到一九八一年,大學又成立了一個� 中文敎材發展委員會,自此以後我們也出版� 了一系列的中文敎科書。� 但是,有很多大學職員日益覺得大學也� 可以出版一些雖然不是有創見的學術著作,� 但對知識與經驗的傳播與普及仍然會有作用� 的書籍。例如那些以一般人能夠明白的日用� 語文,來解釋複雜困難的理論或學術論文的� 書籍。當然我們出版的範疇,可 更廣泛。� 爲了要能容納出版事業的這個範疇,我� 們中大出版社想出了普及書籍 計劃。這� 一系列普及書籍的第一本,已於五月出版。� 這本書是本校學生事務處副主任周陳文琬女� 士所編的《學生活動手册》。目前我們一共� 還有十一本書在編印中,將來會陸續推出。� 普及書籍計劃的整個槪念,最初於一九� 八八年秋季即高校長上任不久之後,在敎務� 會大學出版社委員會裏提出討論。委員會通� 過了這個建議,再提交敎務會表決。敎務會� 予以通 後,中大出版社便開始招聘新職� 員,應付預期的業務擴展。出 從它的出� 版基金裏撥出一百萬元 新計劃得以展開。長遠而言, 這整個計劃可以自給自足。� 和出版學術書籍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決� 定究竟應否出版某一本普及書的一大考慮因� 素,是要看這本書的銷量——當然中大出版� 社會繼續出版學術性書籍,盈虧在所不計。� 我們出版的普及書,最低限度要印三千册,� 每本書期以六個月印竣。如果一本書看起來� 難以售出上述的數量,或者它的製作複雜,� 需要很多製作時間因此也成本大增,我們就� 只能割愛了。當然,要是一本書能符合上述� 學術書籍的出版標準,我們也可以予以作爲� 學術書籍出版。� 決定出版一本普及書,不必經校外評審� 的過程,但要經過一個編輯小組委員會的同� 意。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包括:� 陳方正博士(主席)� 賴恬昌先生� 潘光迥博士� 沈宣仁博士� 詹德隆先生(兼秘書)� 這委員會的槪念,是要確定在這計劃下� 出版的書,都是値得出版,而且也是對一般� 讀者有益的書籍。� 大學出版社創立了普及書籍組後,本校� 的敎員、研究員,和行政人員,便會有更多機� 會把著作交給中大出版社出版。我們希望有� 更多同事一方面掌握這機會出版他們 著作,� 同時也協助我們促成這個出版計劃的成功。�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