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秋‧冬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中西文化由對立至融和 李敎授和黃慧貞敎授的合作研究發現,基督敎會在一九四九年以 前並不認同華人的習俗,向紮腳、蓄婢及一夫多妻等制度挑戰,堅 持基督徒必須遵守人人平等的原則。敎會早於二十年代初已不斷推 動「反蓄婢運動」,直至一九三三年政府立例禁止蓄婢。 黃敎授説:「這是中西文化角力的例子,雖然敎會有殖民地政府 作後台,但華人每每利用文化理由反擊,例如力辯蓄婢可使貧窮婦女 免於餓死或當娼。其後,華人鄉紳更舉辦保護婢女運動,保護受虐婢 女。當時的華人基督徒虛於夾縫中,他 們既希望維護中國文化,又認為中國人 應該學習西方尊重女性,結果是無意中 學會如何處理中西文化的衝突,奠下了 今天港人兼受兩種文化薰陶的特色。」 李敎授補充説:「香港的基督徒一 方面信主參加崇拜,但另一方面,從出 生、嫁娶,到喪葬、節令,卻仍保留中 國人的習慣和儀式。通過研究基督敎與 香港的關係,我們不但可以重構香港早 年的歷史,又可解釋傳統與現代化的關 係,中西文化夾雜的處理,身兼基督徒 和中國人兩種身分的矛盾和統一,更可 重新檢視香港社會的特性,反思『我們是誰』、『身分是甚麼』、『如何發展社會』。過 去的經驗有助我們結合不同文化精華,建設香港成為多元化的國際大都會。」 黃慧貞教授 一九三三年香港反對蓄婢會值理 填補歷史空白 香港過去是殖民地,而管治者來自基督敎國家,歷任港督及許多主要官員都是 基督徒,基督敎在香港社會有很強的滲透力。然而,過去關於香港中西文化衝突和 結合的研究,都沒有探討基督敎的角色。 李敎授説:「我們發現不少文獻都只陳述事情的發生經過,甚少提到敎會的角色 和影響。所以,我們的研究有另一重意義,就是要填補這個空白,重新演繹和記錄 基督敎如何影響香港的社會和文化。此外,研究亦肯定了敎會檔案的功用,這些幾 乎被人遺忘的檔案,其實是研究香港百年變遷的珍貴資料。」 除宗教系的研究外,歷史系梁元生教授亦正 籌劃「亞洲基督教大學的模式」的研究。他表示,香 港的崇基學院、浸會大學和嶺南大學都是內地十三 間基督教大學的延續,但又各有特色。他的研究是 嘗試探索亞洲基督教大學的異同,以了解基督教對 教育發展的影響。 探究宗敎的社會影響 1 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