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秋‧冬

跨過代溝 達成心願 穎瑜的理想主義,曾引起她與父 母之間不少矛盾。她形容他們是「十分 典型的香港父母」,眼中的職業就只有 律師、醫生,和會計師,難以想像心 理學、文學等科目對女兒將來就業有 甚麼幫助,因而大力反對她的選擇。 所以她和同是獲取獎學金負笈英國的 姊姊,為了達成心願,往往都得經過 一番抗爭。慢慢地,父母開始明白, 其實兩個女兒是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的,也就漸漸由得她們了。「開頭他們 會反對,若是反對無效,便不會再阻 撓。爸爸媽媽從來不會因為我執意做 自己要做的事而責怪我。」她笑説: 「這就是他們對我最大的支持。」 寓興趣於工作 看看穎瑜的履歷,便可知道她很 善於把工作與個人興趣相結合。她唸 大學一年級時,曾當過商業電台的唱 片騎師;九七回歸時,當過英國獨立 電視新聞的助理監製;赴英前的暑 假,更擔任亞洲電視國際台的記者。 她相信自己將來一定會從事與傳播媒 介相關的職業,或者當時事評論員, 又或者當記者。不管怎樣,寫作始終 是她的至愛。「我很喜歡當記者,從中 所學無窮,我更學會了在感性與理性 之間找平衡,冷靜地處事。不過,當 記者還不是我百分百喜愛的工作,寫 作才是。」 理性與感性的交鋒 理性與感性是穎瑜生命中經常遇 到的兩大問題。接受訪問時的她,一 頭直髮配襯著時尚的服飾,笑笑地道 著香港人的欲望如何受到壓抑,很難 想像她原來是來自內地的。穎瑜六歲 合家從廣州來港,當時「新移民」這個 名稱沒有今天這麼流行,不過對新移 民的偏見卻與今天無異。她回想説, 由於她也講廣東話,在適應上並無問 題,只是年紀小小便得面對很多受人 歧視的境況。「那時的我很老氣,心態 與同年紀的小孩很不一樣,人家以為 我很冷靜、很理智,甚至有些冷冰冰 的,實際上我只是壓抑著自己的情 羅德獎學金乃根據已故施素‧羅德爵士 (Sir Cecil Rhodes) 的遺願,於一九零二年 成立,頒矛世界各地優秀年青學人的 國際學術獎項。該獎項自八五去起, 設香港區名額,每年一名。得獎者可往 英國牛津大學修讀自選的學科。 不一樣的羅德學人 29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