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零年秋‧冬

感。漸漸長大,我開始了解自己,也 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我其實很有表 演天份,一站到台上便十分興奮,可 以忘掉原來的我,變成另一個人。當 記者就可以發揮我這方面的才能。新 知舊雨對我的印象必定截然不同。」 不一樣的候選人 在競逐羅德學人獎學金時,穎瑜 得以順利入圍,無疑是因為她的聰慧 與極強的分析能力,然而令穎瑜再在 卅一名候選人中脱穎而出,進入決 賽,卻是她求知的熱忱。她形容自己 是名「不一樣的候選人」,遴選委員會 也作了一個「頗艱難的選擇」。她想如 果評判比較保守,就必然不會挑選 她,因為儘管她以優異的社會學成績 畢業,但遴選之時,她只唸了一年社 會學,尚未考畢業試,而首年修讀心 理學的成績也只是普普通通;再者, 她打算進修的英國文學,又是過去未 修讀過的,哪她又憑甚麼獲選呢? 成績之外:理想、識見、視野 成功獲選,穎喻靠的是她那份追 求理想的熱情,她的真誠與投入,當 然還有她那很棒的英文。 初時穎瑜曾顧慮過自己的興趣是 否太多,不夠集中;但後來發覺,正 是這些不拘一格的興趣,幫助她在嚴 謹的遴選過程中過關斬將。委員會最 後篩選出穎瑜和另外兩名決賽者一較 高下,有一節是要他們分別從幾道預 設的題目中抽取一題,準備一分鐘, 然後作五分鐘的發言,繼而主持討 論,參與討論的包括其他兩名候選人 和所有評選委員。論題從香港的社會 政策、時事新聞,到富裕國家與貧困 國家之間的貿易,以至語言和文化差 異所引致的思想差異,無所不涉。三 名決賽者還要參加一次晚宴,用餐之 餘,主要還是繼續海闊天空的討論, 話題有《X檔案》、興建香港迪士尼主題 公園、肯尼迪遇刺、六四事件等,無 所不及。穎瑜發覺,「談論的話題很多 都是我平時已關注到的。另兩位決賽 者是美國和加拿大返港的留學生,他 們都很聰敏,但對這些論題似乎感受 不深。我還發覺自己所掌握的詞彙並 不比他們少,而且表達得比他們好; 而最重要的,是我真正關心過這些事 情。因為我關心,所以我留意,我了 解,我有觀點,也所以發揮得更好。」 前幾年,穎瑜曾贏得李寶椿獎學 金,在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修讀預科 兩年。她相信那次的成功,主要亦是 憑著她追求理想的熱忱與誠摯,而非 單靠成績。穎瑜總括她的經歷説,「就 像所有人都來幫我圓一個夢。」‧ 二零零零年十月穎瑜與朋友攝於牛津校園 中文大學校刊二零零零年秋‧冬 30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