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四年春‧夏

校園發展 未來規劃 13 氣氛,這裡的樓宇絕不會輕易拆卸重建。 校方於是看中了西區,即李達三樓、馮景 禧樓及梁銶琚樓一帶。這幾幢樓宇無論是 室內間隔或是外觀,均已跟不上現時的教 學發展。李達三樓最早建成,空間比較狹 窄,目前只宜用作辦公室、會議室,以及 小型教室。因此發展西區的第一步,就是 拆卸李達三樓,重建一幢以教室為主的綜 合大樓。新樓將與田家炳樓相對而立,頂 層的水平高度相若。何教授表示,這個項 目已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立法會財 務委員會的支持,設計和財務安排等工作 均已按序展開,因此日後西區的外貌也會 相應改變。新樓落成初期,也許會與毗鄰 的馮景禧樓和梁銶琚樓顯得有點不協調; 但若干年後,倘若該兩幢樓宇按規劃構想 相繼重建,此區便會成為擁有獨特風格的 學術與教學中心,與林蔭大道相映成各具 特色的新舊兩區。 建築物之間的協調 何教授指出,興建新樓宇除了要著重 美觀和實用,也要講求與校園風格及周遭 環境的協調,否則便會破壞景觀。綜觀世 界著名學府,都非常著重建築物之間的協 調,因為倘若規劃或設計有誤,再要改正 就得等待時機——也許要等很長的時間。 何教授強調,校園規劃也必須配合教 學發展,過急或過緩都會帶來問題。西區 新綜合大樓的興建,當可暫時舒緩學制 「三改四」對教學空間的需求。從長遠看, 崇基學院鄰近火車站,交通方便,日後很 多自資課程或其他兼讀課程,都會傾向以 該區作授課地點。火車站附近相當多年代 久遠、規模矮小的建築,都是將來重建發 展的對象。但這只是構想而已,目前並無 具體計劃。 何教授也提到,很多名校都有作為校 園標誌的獨特建築,但中大尚未有當得這 美譽的樓宇。希望大學日後會在理想的地 點建立能代表中大的標誌建築物。 與實際相結合 對於劉宇揚教授提交的藍圖,何文匯 教授覺得,建築學者從學術角度去構思校 園規劃,是很好的出發點。雖然他的構思 最終未必能夠一一落實,但起碼可以讓大 家察覺到大學有這種考慮和需要,而他的 想法可以刺激大學員生繼續商討、改進校 園發展,以更好地配合教研的需要。 校園西區極具重新發展的潛力 馮景禧樓 梁銶琚樓 李達三樓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