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六年第一期

20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一六年第一期 文 化及宗教研究系 賴品超 教授早於中大修讀神學 碩士期間,已開始研究環境倫 理學。 這次,他與《中文大學校刊》討 論其生態倫理研究,以及基督 教與中國主要宗教信仰之間的 對話。 人類與大自然 培養對大自然的關愛,不單能改變個人現有的消費及生活模式,更有助推動全球經濟的可 持續發展;中大文學院的學者如是觀。 是甚麼激發你在研究院時 選擇探討不同宗教的環境 倫理學? 1960年代末,西方科技史學者 懷特(Lynn White Jr.)批評基 督教的「人類中心主義」,並 指 出 相比起異教信仰及大部分亞 洲宗教,基督教的教義傾向堅 持神「賦予人類為了正確目標而 剝削大自然的權利」。身為基督 教神學家,我必須把問題放諸 自己的信仰來反思,同時參考其 他宗教信仰的生態價值觀,並 從中學習。 基督教、佛教或道教之間對 生態倫理的討論相對常見。 但你也研究儒家思想對有 關概念的看法…… 儒家觀念中的「仁」,其實並不 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明代 新儒學大家王陽明指出,「仁 心」應延伸至天地萬物,即自然 界中所有動物、植物甚至死物。 儒家所提倡的「仁」,讓基督徒 了解人道可彰顯於對自然的關 顧,而非將其任意蹂躪。 儒家所提倡的 「仁」 讓基督徒了解 人道可彰顯於 對自然的關顧。 我們為何需要一個多元及 因時制宜的方式思考環境 倫理? 面對任何一個全球性的環境議 題時,若期盼人人都能就單一 個處理問題的手法達成共識, 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因為任何 一種手法可能只適合某些群體, 若放諸其他地方或群體,卻可 能完全行不通。加上每個宗教 權衡輕重的標準都不同,所以, 採取一個多元及從下而上的策 略才是明智之舉。 宗教在提倡環境倫理方面 扮演甚麼角色? 宗教團體是有組織的社會機 構,擁有文化及人力資源去支 持各項環保活動,如佛教團體 慈濟基金會便一直積極參與亞 洲各地的廢物回收計劃。 近年來,宗教就有關人與自然關 係的教義,都有一番新的詮釋。 若你有出席過崇基學院禮拜堂 的崇拜便會發現,聖餐禱文除 了感謝上帝厚賜百物,更提醒 信徒要致力保護神所創立的天 地,並將珍貴的大自然環境,留 給我們的子孫。 賴 品 超 教 授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