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7期

中大通訊 等等,教授學生在實際生活環境中 應對溝通。 教學之餘,研習所的教師尚須 接受深入的訓練課程,以保持教學 水準;並不時透過訪問和通訊,加強 與世界各地中文研習機構的聯繫, 以了解語言教學的新動向及外來學 生的中文訓練背景。 創 立 經 過 新雅中國語文研習所始創於一 九六三年,由新亞書院及美國耶魯 大學之雅禮協會聯合主辦,創辦人 為林麥賢慧女士。成立之初,自耶 魯大學聘請黃伯飛先生來港主持所 政一年,除粤語部外,並增設國語部 。翌年,耶大之張一峰先生繼黃氏 來所,協助復主所務之林麥賢慧女 士。一九六六年劉銘先生繼張氏專 責國語部,並於翌年出長所務。該 所成立後即迅速發展,數年間已成 為全港替外籍人士提供中國語文訓 練,規模最大且居領導地位之機構。 一九七四年,研習所轉隸中文 大學,但所址仍暫留九龍原新亞書 院內,直至八零年才遷入新落成的 方樹泉樓,名副其實地「加入」中 文大學。 研習所加入中大已有十六年 ,它主要的經費來源是外籍學生 的學費,這也是它收費頗高的主 要原因。目前秋、春兩季的速成 課程,每期收費近萬元,暑期則 為六千六百元。 未 來 挑 戰 過去二十六年,來自四十七個 國家五千餘名學生之中,包括多個 國家的外交官、傳道人員、學者、 商人、交換學生等等曾就讀於該所 。要應付那麼多來自不同國家及不 同背景的學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尤其是他們學習中國語言的動 機不盡相同。舉一個有趣的例子: 近年學粤語的日本少女數目大增, 不少竟坦言學粤語的目的就是要和 她們崇拜的香港電影明星或紅歌星 交談。 政治形勢的轉變,也許會給研 習所帶來各種挑戰。過去,學生來 求學,不僅慕研習所之名而來,更 因香港的政治氣候比大陸和台灣都 自由開放,教材限制也少。現在面 對九七的來臨,預料來港的傳道人 員會減少,將直接影響粤語班的人 數,而國語班的人數則可能上升。 但另一方面,香港始終是粤語天下, 實地練習國語的機會較少。轉變中 的政冶氣候對香港以至研習所的影 響將無法估計。但不管如何,研習 所正處於它從未經歷過的黃金時期 ,為中大、香港和海外學生提供學 習中國語言的良好機會。 校園點滴 文物館新增藏品展覽 文物館將於六月廿七日至七 月十七日假文物館西翼舉行「新 增藏品展覽」。展品都是文物館 近年獲惠贈及購藏之各類中國文 物,包括書畫、陶瓷、金石、文 房、傢具等。 東漢/魏「關中侯印」金印 書畫方面,有林炳炎基金會惠 贈林風眠鷺鷀蘆葦斗方、文物館館 友協會惠贈都芬羅漢軸、無名氏惠 贈馮康侯案書石鼓文軸等,都是近 代名家書畫佳構。陶瓷方面,有文 物館與廣州文物管理委員會交換文 物北宋西村窯瓷器殘片三十件;另 吳海波先生惠贈金代定窯白釉印花 長方盤,亦甚難得。金石方面,北 山堂惠贈各式先秦至魏晉銅印,為 數可觀;徐展堂先生惠贈東漢至曹 魏時期「關中侯印」金印,是極罕 見的傳世品。 此外,尚有明拓宋刻本孫過庭 書譜序、明代花梨木椅、清代竹雕 如意等,都是文物館新近增藏的精 品。歡迎蒞臨參觀。 四所書院汲納新成員 七十多名 大學四所書院於本年初開始, 接受非教職人員申請為書院之正式 成員。所有事務助理或以上職級之 行政或專業人員,以及副研究員或 以上職級之全職研究人員,皆可按 各自意願申請。截至五月底止,獲 個别書院接納為會員之非教職人員 共有七十二名,詳情如下: 崇基學院 陳鄺麗瓊(註冊組) 趙光榮(會計組) 莊林巧香(崇基學院輔導處) 郭譚潔瑩(崇基學院院務室) 黎錦新(大學保健處) 李樹榮(入學組)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