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20期

一 九 九 一 年 七月 中大通訊 海外學者前往中國從事研究, 為了收集資料,常常得耐心地適應 內地的辦事方式和忍受種種不便與 限制。有 ffi 學者在歸國途中順道來 中心看看,往往驚訪地發現:「踏破 鐵鞋無寛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殊不知在香港竟有如此完整齊全又 十分便於査閲的收藏。就四九年後 中國資料的分析研究而言,海內外 恐怕不容易找到比大學服務中心更 理想的地方了。以報紙為例,中心 藏有一套完整的大陸中央及地方報 紙,人民日報從一九四六年五月十 五 日 創刊號始,其他各省大報的收 藏都自五十年代初起。目前訂有的 三百來份大陸報紙中,來自廣東省 的便有廿八份,上海廿七份、四川 十份。這些都是從事地區研究者不 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此外,中心 訂有社會及人文料學各種期刊一千 二百多種。各國的中國研究學術期 刊,英、美編譯的大陸報刊,廣播 英譯日刊,以及中英文的研究論箸, 自然都在中心收藏範圍之內。中心 現有英文藏書五千多冊,中文藏書 兩萬多冊。 在中文大學找到歸宿 在租金日益昂貴的香港,依靠 私人基金資助,維持一個不謀利的 學術機構,實在不容易。中心的國 際顧問委員會及自 t + 年代初便負 責經營中心的機搆一美國學者聯 合會委員會,每年都為赛錢而傷透 腦筋。雖然,多年來中心曾獲 不少基金會慷慨解囊資助, 例如卡耐基、福特、米蘭、 魯斯、全國人文基金等;但 到了中心的角色轉變,不再 充當中國研究唯一的遠東大 本營之後,要說服基金會捐 款的理由,顯然已不再足夠。 一九八八年春,美國學者聯 合會委員會終於痛下泱心, 將中心移交給一所在美國或 香港的學術機搆管理。 香港中文大學的建校宗 旨之一,是促進中西文化交 流,對中國研究向來很支持。 校內不少有識之士皆認為爭 取接管中心,對大學及香港 均有稗益。一九八八年,中 大與美國學者聯合會委員會逹成協 議,中心遷進大學校園。經過一年 的緊張赛備,於八九年六月中重新 開放。其時,正好趕上迎接當時因 天安門事件而紛紛離開大陸的海外 學者。 今年二月中,中心的國際顧問 委員會在中大舉行管理經營權移交 後的第三次年會。會上各人對中心 遷入大學後的發展表示由衷的滿意 ,一致通過將中心的所有權也移交 香港中文大學。中心將在香港永久 安頓下來。 新環境中更添活力 香港快將回歸中國,實有必要 加強對中國的認識,如果在這裡連 一個像樣的中國資料圖書館也没有 ,就很可悲了。香港的學術機構和 政府都不曾刻意地去建立一個中國 研究的基地,現在卻得到一個現成 的中心,彷彿是天意。 中心處於中文大學這樣一個學 術環境之中,顯然可以發揮更充分 的作用。由於得到大學其他部門的 支持,中心的運作和管理也得以改 善。中大接過大學服務中心後,有 關人士立下宏願,要將之建成世界 一流的中國研究基地。就四九年後 的中國研究資料而言,特別是報紙 、雜誌、統計資料等第一手資料, 中心的現狀已相當優越。然而要更 進一歩完善其收藏,則非易事;因 為大陸種種行政限制及發行渠道的 阻梗,加上許多好書出版後即成絶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