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23期

敎育學院話當年 ——在廖創興銀行大厦的日子 本 年 八 月 , 敎 育 學 院 基 本 完 成 改 制 工 作 , 下 設 四 個 學 系 分 別 透 過 教 育 學 學 術 課 程 及 敎 育 學 專 業 課 程 兩 個 學 務 會 , 向 教 育 學 院 院 務 會 及 大 學 敎 務 會 負 責 。 大 學 的 學 院 遂 增 至 七 個 : 文 夢 院 、 工 商 管 理 學 院 、 敎 育 學 院 、 工 程 學 院 、 醫 學 院 、 理 學 院 及 社 會 科 學 院 。 教 育 學 院 在 中 文 大 學 設 立 研 究 院 以 前 , 已 為 大 學 畢 業 生 提 供 專 業 訓 練 課 程 , 成 立 至 今 , 已 歷 廿 六 載 。 喜 見 今 天 學 院 蓬 勃 景 象 之 餘 , 看 著 它 長 大 的 資 深 同 事 , 對 學 院 昔 日 的 情 景 , 記 憶 猶 新 。 老 臣 子 三 兩 閒 聊 , 緬 想 當 年 事 , 可 謂 別 有 — 番 滋 味 . . . . 山城話舊 麻雀雖小 五臟倶全 教育學院在六五年六月成立時, 棲身於旺角廖創興銀行大廈三樓, 面積約五、六千平方呎,設有語言 實驗室、視聽教學室、參考室、學 生休息室、教職員辦公室及大小課 室五、六間。真是麻雀雖小,五臓 俱全。一所學院,只有五、六千平 方呎的地方,聽起來確是不太夠; 然而,對當時的六位全職及四位兼 職教師和六位職工來說,卻又是足 夠有餘。 學院雖是規模小,員工少,可 局面並不冷清,而且經常是鬧哄哄 的。除了學院本身的學生外,崇基、 聯合、新亞三所書院的學生,亦有 部分綜合課程在該處上課。加上與 之為鄰的就業輔導處及出版部常有 同事造訪,熱鬧情況可想而知。 交通方便 溝通容易 其實,廖創興銀行大廈三樓的 院址委實不錯,起碼交通與溝通都 十分方便。說到交通,大家都知道, 旺角地區四通八逹,即使是當年暴 動,因發現土製炸彈而封閉了好幾 條主要街道,也難不倒要上班的教 職員。他們只消繞道,總可以回到 學院。而且,位處市中心,還常有 額外節目呢!例如從前的香港節花 車巡行,多必途經旺角;人家都要 湧到街上,人擠人地看巡行;而學 院的教職員,卻可在學院的露台優 悠地觀看,位置適中,「畫面」清 晰。 至於教職員之間的溝通,也絶 不成問題。那時辦公室的間隔以薄 木板為材料,極易傳聲。如果要跟 隔壁的同事講話,毋需用內線電話, 更不需移步到他的房間,坐箸說便 行。若是能夠一心二用的話,更可 一邊工作,一邊聆聽講師授課,享 有免費修課之便! 正是有利必有弊,辦 公室傳聲亦傳味,本來幾 位職員是在辦公室煮午飯的,但是 飯香飄遠,害得未到時間吃飯的人 肚子響得更厲害。故此,後來便改變 午飯方式,到附近的茶樓吃點心品 茗去,旺角區的茶樓幾乎都給他們 嚐遍了。上街吃飯比自己動手節省 時間,飯後的娛樂,便是利用學生休 息室的六角形大桌子打乒乓球,這 張大桌子現時仍放在學生休息室呢。 上下融洽亦師亦友 學院早期没有專任院長,第一 任院長由校務主任胡熙德先生兼任, 隨後是聯 合書院院長 鄭楝材先生;及 至第三任院長江紹倫 博士(現任嶺南學院通識教育 主任)開始,才設專任院長。由於 首兩任院長屬兼任性質,所以他們 每星期只到學院一次。雖然如此, 他們與教職員之關係卻十分密切, 除與港大教育學院互訪交流外,常 組織及參與郊遊活動。兩位院長都 曾與教職員及家屬聯袂往崇基外面 的碼頭划艇;而鄭院長尤愛在家中 宴客,招待學院同事,又會 帶隊遊船河、參觀片場, 到鄉村俱樂部消磨,甚至 到國內旅行。 師生之間,也是一般親切。學 院成立的第一年,只收中大三所成 員書院的畢業生,總共才二十一名 ,雖然後來亦招收其他認可大學的 畢業生及開設兼讀課程,但人數增 長也不大,每班上課人數往往很少, :有時更會四位教師合作負責一個科 目。加上早期學院的兼任教師特別 多,連馬臨教授也曾客串任教,一 位教師為一個學生上課的情形並不 鮮有。因此,師生接觸機會極多, 真正培養出亦師亦友的關係。 教育學院第四 屆 生與教師合攝於 旺 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