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訊第61期

中 大 通 訊 李教授指出,書院舉辦的學術活動與「學生爲本」教 學,透過各種非形式教育,培養學生品格,擴闊他們的視 野,其實是發展完人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他說 「書院仍 是不同學系師生接觸,交流知識、經驗及看法的理想場 所。」至於學生不能直接感受到書院精神,也許是因爲非 形式教育通常是以潛移默化形式進行。李教授正硏究如何 使學生更容易覺察書院的功能與精神。構思之一,是豐富 宿舍生活。他考慮爭取更多資源,改善宿舍和走讀生舍堂 環境,如增設聚腳閒談的客廳和煮食地方,並多辦宿生活 動,讓學生在熱鬧融洽的 氣氛下,學習相處之道, 互相交流,增加他們對書 院的認同感。李教授又計 劃與各學系合辦更多海外 訪問學人講座、硏討會等學術活動,進一步加強學術氣氛 與非形式教育。 至於教師與書院的關係,李教授認爲應該是互相補 足,互相增長的。教師積極支持和參與書院活動,可接觸 其他學系人士,吸收不同範疇的資訊,擴視視野;這對教 師本身也有益處。另方面,書院不應光是要求教師參與, 而是要經常替他們設想,提供支援,協助他們開展教硏工 作,使他們對書院更有歸屬感。 雖然大學將教師對書院活動的貢獻,列爲實任或晉升 考慮條件之一,李教授認爲這措施的 效應不大。首先,如果有關系主任及 學院院長重視該名教師的學術成就與 教學經驗,根本很少再需考慮他對書 院活動之貢獻。再說,很多教師亦未 必察覺這是考核標準之一。李教授建 議把措施正規化,在考核晉升或實任 時,要求教師於文件上塡寫一欄「書 院活動的參與和貢獻」,喚起教師、 系主任及學院院長的注意,也可供負 責審核實任及晉升的「教師審議委員 會」參考(該委員會成員包括四所書院 院長及七個學院院長)。 本身不是教徒的李教授認爲,雖然崇基秉承濃 厚的基督教傳統,但不一定需要一個基督徒院長。 他舉例說:「傅元國教授也不是教徒,但他任內表 現蠻佳。其實,最重要的是院長必須尊重信仰自 由,認同並樂意發揚基督博愛和服務他人的精 神。」當然,其他條件如學養、人際關係、處事方 式、校友聯繫,也是大學考慮書院院長人選時所重 視的。 近年大學發展迅速,崇基校園亦開展了不少重 建工程。六合院式的教室大部分均已拆掉,取而代 之是新穎宏偉的教學大樓。某些校友和學生批評新 建築與四周景致不協調,猶如「怪獸」雄據崇基。 李教授頗有同感,他說:「我們如此懷念學生時 代,關心母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念念不忘這 個典雅、翠綠、自成一體的校園。如今舊觀不再, 崇基校園的吸引力大減,或多或少影響了書院功能 的發揮,也更難培養學生對書院的歸屬感。」然 而,他也理解學生數目不斷增加,擴建是無可避免 的。李教授任內最希望做的事,就是爲崇基再次建 立一個既親切又有特色的校園。他的初步想法,是 在崇基另闢地方,興建一列與自然環境相襯而又別 具特色的建築群,把教學、行政、康樂活動集中於 此,慢慢培養一個崇基獨有的氛圍。 第六十一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8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