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62

中大通訊 第六十二期 一九九五年一月四日 9 本刊設公開論壇,促進 各方意見交流,論壇題目 或由本刊擬定,或由讀者 提議。 歡迎同人來函建議題目 及陳述己見,甚或回應他人 的觀點。 中國學人眼中 中國推行開放政策後,本校與國內的高等學術機構交流日增, 除有中國學者來訪和研究生在本校進修外,亦有好些年青教師聘任教本校。 他們眼中的中大是怎樣的呢? 本刊較早前邀請了數位中國學人撰文,談談中大有哪些地方 是與國內很不一樣的,或是他們最欣賞的,印象最深刻的 他們可就環境、制度、學生程度、人際關係、學術水準、學術氣氛、 教學及研究設施等,選擇—項或多項自由發揮, 亦可將中大與曾就讀或任教的大學作比較。 周迅宇博士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講師 周迅宇博士早年於復旦大學攻 讀數學, 八四年取得理學士學位後,留 校 進 修 運 籌 學 及 控 制 理 論 , 八 九年獲授哲學博士學位。九三 年夏加入本校,之前在日本慶 應大學、神戶大學及加拿大多 倫多大學任博士後硏究員。 中大不一樣之處 來到中文大學任教已有一 年多了。這個依山傍海,環境 幽雅的學校,充滿了山川靈氣,舉目盡 是鬱鬱葱葱;有一次更驚喜地發現兩隻 搖頭擺尾,四處覓食的猴子。在如此貼 近自然的環境中做學問,實在是人生樂 事。 中大不但自然環境令人賞心悅目, 工作環境亦屬一流。比方說,每位講師 都擁有私人辦公室,雖說這在工業化國 家的大學中屬常規(其實也有例外,如我 去年暑期訪問過的一所法國大學,就有 兩位講師共用一個辦公室的),對於國內 大學來講,這是校長級人物才享受得到 的「特權」。在我所屬的工程學院,每 位講師更擁有自己的工作站( wo r k station) 與 PC ,這不但是國內大學目前 難以企及的,即使是我曾經工作過的日 本慶應大學、神戶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 大學亦望塵莫及。 比較國內的學校,我也欣賞中大的 開放式校園。幾乎所有國內大學(不管如 何小)都用圍牆將自身與外界隔開,學校 大門、側門或後門都有警衞,進進出出 不時會查身分,十分不便。一般校外人 士,是難以入內的,久而久之,大學在 普通民眾的心目中成了深淺莫測之地。 而中大則同先進國家的大學一樣,拆除 了這道蕃籬而向整個社會敞開胸懷。 校園的開放與否,雖然可以說是認 識的不同或是習慣的不同,實際上卻是 有本質的不同:知識和學問,並不是關 起門來被少數人佔有的;而是應該屬於 大眾與社會的。那一道與社會隔離的圍 牆,往往造成了國內許多的大學生走進 了象牙塔而與社會脫了節,再走出校園 時,已不能適應外面的世界了。在西方 國家,民眾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相當 高,大學生活幾乎是人生必經之路,大 學也早與社會融爲一體。在這種環境 下,大學校園自然無需那堵圍牆。相比 之下,在香港這個大學入學率仍然較低 的地方,中大仍能堅持開放式校園,就 更難能可貴和令人讚賞了。也許是這個 原因,我感覺中大學生的社會意識十分 強烈,在校時就已參加了許多社會活 動,畢業後也能很快適應社會,適應工 作。下面的例子也許可以作爲佐證︰當 我十年多前在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唸書 時,整日沉湎於諸如薩特的「存在主 義」,馬蒂斯的「野獸派藝術」等等(周 圍許多同學 亦如此),卻 很少爲將來 的 職 業 操 心。而在中 大跟學生交 談,話題總 會轉到他們 將來的工作 上去。在我所在的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 學系,一群學生爲了向社會推廣「系統 工程」的槪念,便籌備大型的展覽。他 們「白手起家」,廣泛向工商界宣傳並 募捐費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從中顯 示了他們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力。 在中大任教一年,已發現了不少與 國內大學不一樣之處。相信以後還能發 現更多,希望再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彭玉生博士 社會學系講師 彭玉生博士一九八三年畢業於四川大 學,主修哲學,八六年取得北京大學社 會學文學碩士學位。其後負笈美國,先 後於八八和九三年獲洛杉磯加州大學頒 授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 教。九四年一月加入本校社會學系。 我對中大的一點印象 中大的自然環境是我所見的校園之 中最怡人的。來香港前,只知香港是大 都市,想像中只有高樓大廈,即使環境 保護做得好,也只會是人工草坪花木, 沒想到人口擁擠的香港還保留著大片自 然原貌,山靑海秀 。UCLA 的校園也漂 亮,但沒有一草一木不是人工栽種或未 被修剪過的。而中大的山坡上,雜草野 樹叢生,令人耳目淸新。初上任的頭半 年,社會學系還在馮景禧樓,所以有機 會步行來回辦公室和火車站,慢慢欣賞 中大的自然景觀。一次竟遇見一條一米 多長的靑蛇從馬路邊不徐不疾地爬進了 草叢中。 同美國的大學生比較起來,中大的學 生很安分。美國的大學生很知道掙表現, 課堂提問發言,不甘示弱。但多數並不眞 正用功,一考試就露底。來中大第一學期 教社會學通論,不知是因爲不喜歡我講課 的內容,還是不喜歡我說的英文,每次來 上課的學生只有一半,並且很少有提問或 發表意見的。起初我以爲另一半學生退掉 了我的課,但期中考試時發現,所有學生 全來了,一個不少。好些學生成績之佳更 出乎我意料之外。 到本年度上學期上 STOT ,才開始 更直接接觸學生,發現中大學生其實很 可愛,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 感,並不純是要以最少力氣和時間拿到 學位,找工作賺錢的年輕人。 若將中大與國內的大學相比,最相 近的恐怕就是師道尊嚴了。中大的四個 書院都分設學生餐廳和教師餐廳。飯菜 的價錢、質量,和服務態度都明顯不 同。學生不許隨便進教師餐廳,教師也 不會到學生餐廳進膳。洗手間也是分開 的。這些同北大的教工食堂和教工澡堂 設施類似。美國大學的 Cafeteria 大都是由 學生經營的,顧客無教授和學生之分。 教授常與學生在同一餐廳就餐,用同一 洗手間。師生身分有別,但無尊卑之 分。 周泰生先生 生理學系研究助理 周泰生先生一九六三年畢業於上海科技 大學生物系,其後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 理學硏究所任職技術員,八五年獲擢升 爲高級技術員。周先生於九一年四月加 入中大爲硏究助理,九二年離職,九四 年五月再度應聘爲本校生理學系硏究助 理。 好地方 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名,給人的第一 個印象,是一所以文學或社會科學爲重 點的高等學府。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她 有較多的了解,她是由理學院、工程學 院、醫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文學院、 教育學院、社會科學院,以及多個硏究 所所組成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中大的校 園三面遙對高山,一面靠沙田大海,山 明水秀,風景迷人,地勢起伏,樹木成 蔭,鳥語花香,加上遠離繁華的市區, 又有風格獨特的建築樓群,環境優美別 致,誠屬東南亞首屈 一指鑽硏學問和搞科 學硏究的好地方。 對搞基礎理論的 部門和硏究人員而 言,衡量科技硏究的 學術水準的重要指標 之一,是硏究論文發 表的數量和發表在世 界哪一級的雜誌上。 從中大一九九二至九三年教職員著作目 錄中可以了解到,論文的總數比往年要 多,但與北京大學和上海的復旦大學相 比,可能還有一些差距。 我非常羨慕中大有一個理想的搞科 學硏究的環境。中大申請到的科硏基金 數額是國內無法與之相比較的。公用實 驗室有各種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 手續方便,各系之間協作關係良好,後 勤服務速度極快,質量很高。大學圖書 館更能提供各種訊息服務。在這種優越 的條件之下,每年應該產生更多更好的 科硏成果和優秀人才。中大有些學院有 著名的教授,各種人才配合比較合理, 有高級先進的儀器設備,訊息來源又 快,但培養的優秀人才和她所具備的條 件不成比例。我認爲香港九七年以後, 能否承擔時代的使命,主要取決於將來 是否有足夠的各方面的優秀人才。中大 校方應該制訂一些政策,吸引目前在歐 美發達國家已經學成的資深博士到中大 任教,加強各學院師資力量和吸引內地 學習成績優秀學生到中大深造,爲九七 年以後提供各方面的優秀人才。 總之,若校方的決策部門,制訂出 吸引高級人才的政策,我相信優秀學生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