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62

10 第六十二期一九九五年一月四日 中大通訊 會脫穎而出,科硏成果更爲繁盛,中大 更上一層樓。 顧陽博士 英文系講師 顧陽博士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西安外國語 學院英文系,獲授英美文學學士學位, 旋留校任英文教師直至八六年赴美深 造。八八年獲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頒授英 文及語言學碩士學位,並先後於九一及 九二年取得康奈爾大學普通語言學碩士 學位及語言學博士學位。九二年夏應聘 任教本校英文系。 圖書資料應物盡其用 我於九二年夏由美國應聘來中大英 文系任教,迄今已兩年。赴美留學之 前,曾在國內大學擔任過教職,在美期 間亦曾在幾間大學兼職教過書。對比三 地大學的情況,尤其是中大和內地大學 的近況,頗有感觸。由於篇幅有限,以 下僅談一下在大學圖書資料及使用方面 兩地的差別。 從中大的整體來看,校內的「硬 件」建設發展得比較好,師資力量相應 也比較整齊。關於這一點,國內來訪的 高級學者(如去年初到訪的淸華大學校長 王大中教授)及其他我所接觸到的來訪的 教授、學者,以及硏究生都有一致的評 價。國內大學目前最爲缺乏的是新的圖 書資料。雖然流通渠道已經暢通,如透 過國家的外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可直接向 外訂購圖書雜誌,但由於經費不足,往 往無法如願。另外,國內的圖書流通及 管理手段仍偏陳舊,尙未做到物盡其 用。例如國外和香港的大學圖書館普遍 提供館際互借服務(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 ,這一形式尙未在國內得以採 用,所以即使某些大學或硏究機構購進 新的圖書,其讀者也十分有限;校外、 機構外或外地的讀者無法通過正常的渠 道獲得這些資料。若這些珍貴的圖書被 閑置或半閑置在圖書館裡,這在國內大 學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無疑是一種令人遺 憾的浪費。 所以在圖書資源和使用的便利方 面,中大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當然, 圖書的使用還在於個人。各專業的本科 生、硏究生在學習期間通過使用圖書 館,擴闊知識面,鍛鍊和培養自學能 力,這對於他們的學術發展是十分重要 的一步。對教師來講,圖書資料的增添 和更新大大有利於知識更新和教師自身 的在職進修。 但在現行的圖書管理方面,中大顯 然有不盡人意之處。譬如說,去夏以來 推行的按照科目分類藏書的方法,客觀 上起了一種消極的作用,因爲此種方法 似乎是按編目組工作人員的主觀決定去 分類,未必符合讀者的需要。再者,不 同語種書籍又分開擺放,讀者無法在有 效時間內便利地溜覽及獲取所需的資 料。對於從事跨學科硏究的教職員來 說,尋找資料就更麻煩了,因爲他們可 能要分別往多個圖書館去。從某種意義 上來說,這種分類藏書法也容易導致物 不能盡其用的後果。另外,國外圖書館 廣泛使用的通宵還書服務( overnight drop) 若能在中大得以採納,則可使借書 者在節日、假期及圖書館閉館期間仍有 還書渠道,而不致貽誤還書期限。 周水琴女士 化學系博士研究生 周水琴女士於一九九三年九月起在本校 硏究院化學學部攻讀博士學位課程,來 港前爲廈門大學化學系博士硏究生。 中大學習環境 中文大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校 園環境整潔優美,有著濃厚的高等學府 的文化氣息。 中文大學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教 學設施完善,課堂氣氛活躍。校內先進 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和現代化的電腦設 施,爲師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硏究條 件。同時,中大的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頻 繁,學生可以經常聽到自己感興趣的, 內容豐富而形式多樣的講座;加之硏究 資料能跟上國際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 有利於開拓學生的眼界。 從以往接觸的學生中,我覺得中大 學生爲人熱誠,樂於助人。他們的外語 和計算機熟練程度普遍較高,大部分學 生的學習態度都很認眞,善於表達自己 的觀點,作業和實驗報告槪念淸楚,碰 到問題敢於提問。但總的看來,學生在 專業課程方面的理論基礎不夠紮實。 就某些學科來說,中文大學科硏經 費充足,具有世界一流的科硏儀器設 備,而指導教師亦緊跟學科領域的前 沿,帶出濃厚的學術氣氛,硏究工作效 率較高。 雖然中文大學校園範圍很大,但校 內巴士走遍各個居住區和教學區,交通 便利。然而在膳宿方面,硏究生住房擁 擠,宿舍衞生條件較差,學生餐廳設施 不足,用膳時間常常有人滿之患,這些 都有待改善。 周翔先生 化學系博士研究生 周翔先生爲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生,於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到本校攻讀化學博士 學位課程。來港前於母校武漢大學化學 系任教。 耳目一新 我於一九九二年底來到香港中文大 學,校園的美麗景致與強烈的文化和學 術氛圍,令我爲之陶醉。寧靜的校園, 既埋首書海又放眼世界的學人,中西文 化兼收並蓄的自由學風,使我感覺到我 已身處於一個和以前很不一樣的環境。 這裡有先進的教學與科硏設備,現 代化的資訊手段,完備的圖書及管理系 統,這些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說來奇 怪,我對中文大學辦學作風的好感,始 於校內傳遞的多次使用信封。對財力雄 厚的大學來說,這種信封算不了甚麼; 從大學節約不必要開支此一細微之處, 可見香港人精於管理的作風。 隨著時間推移,中大許多治學風格 令我有所感觸: 其一,中文大學學系的規模,均比 大陸學校的小,但各系完成的工作量都 很大。以化學系爲例,整個系的教工人 數,可能只有大陸學系內一個教硏室的 人數,但辦事效率很高。許多教師在教 學及硏究之餘,尙需承擔校外之硏究課 題,還要帶硏究生。而他們的硏究成果 均十分出色。 其二,教學形式靈活。教師除講授 傳統的理論基礎知識外,還大量地加插 基礎理論發展的內容,以及與該學科相 關的最新知識,更不斷引用最新的文獻 報導。學生一方面較易接受基礎理論知 識,同時也不斷爲新知識所吸引,提高 了求知慾,整個課堂氣氛更爲生動。 其三,硏討會多。化學系的硏討會 很多,硏究生透過各式討論會接受導師 的指導,並可互相啓發。系內更不時邀 請著名學者作專題報告,開拓學生視 野。硏討會對大陸學生而言,亦是提高 英語能力的好機會。 中文大學可說是我的第二母校。我衷 心祝願她不斷開拓,興旺發展,爲香港及 至世界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下次論壇題目:遴選新校長之我 見。字數八百字以下;截稿日期 九五年二同六日。 《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 》 中文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可 算是香港第一本關於課程理論的中文專著。 「課程」這門學術研 究,在外國也不算有很悠久的 歷史,在香港更屬新的學術領 域;不過踏入九十年代,隨著 香港教育制度的不斷發展, 「課程」無論在研究和專業的 發展兩方面都受到重視。不少 師資培訓課程都開設與「課 程」有關的科目。儘管「課 程」設計及發展已日漸受到政 府和教育界的注意,可是本港 出版的與「課程」領域有關的 中文專著仍然很少,令到很多人對「課程」這門學問感到陌生。 《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一書是以大綱要略方式探討課 程的各家理論,並以課程範式取向爲經,課程課題爲緯。該書內 容包括下列章目:課程的不同定義及其有關槪念、課程設計的早 期歷史、課程設計的範式和取向、課程設計模式、課程目標、學 習經驗的選取、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鑑及課程研究等。 這本書對於現職教師、攻讀課程學或教育學的大專學生及硏究 生,以及課程發展人員等都有參考價値。該書作者李子建及黃顯 華均爲本校課程與教學學系講師,對有關「課程」的各方面發 展,都極爲關注。 全書共四百九十頁,平裝本,售價一百六十港元。大學同人 在富爾敦樓大學書店購買該書,可獲八折優待。 台灣近年的政治發展 香港亞太硏究所最近出版研究論文「民主化與分離主義—— 台灣近年的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由該所硏究統赛員王家英博 士執筆。 該文探討台灣始自八十年代中的民主化過程,及其如何影響 本地政治及兩岸關係。文章的論點是,在兩岸分裂分治及持續國 際孤立的客觀條件下,台灣的民主化必然會催生出分離主義的訴 求,而此種訴求將無可避免地成爲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再)定位因 素。該文分析了快速民主化下,台北轉變中的兩岸和國際政策, 以及由此衍生的發展兩岸和平統一的各種障礙及有利因素。最 後,該文認爲,兩岸互動可能出現各種結果,而現階段最理性的 結果,應是經雙方同意的某種形式的自主性 統一 (agreed-upon autonomousunification) , 因爲它一方面達到了中國人 長期渴望統一的目標,另一方面又 可給兩岸人民進行長期互惠合作帶 來最起碼的安全感,並促進中國及 世界和平與繁榮。 論文以中文發表,附英文摘要, 售三十港元。有興趣者可致電該所查 詢(內線八七七零)。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