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69

去年一場豪雨,導致觀龍樓護土牆 倒塌,多人死傷,市民紛紛關注其住宅 周圍斜坡的安全程度。中大依山而建, 有不少斜坡,它們是否安全呢?雨季經 已開始,校方的安全措施又是否足夠? 「校園的斜坡大致相當安全。」建 築處主任陳尹璇先生說。他指出,政府 對於斜坡的處理如斜度及護土牆的設置 等,都有規定,校方亦按需要及法例要 求不時修葺斜坡,山泥傾瀉的機會甚 微。不過,即使依足規定行事,也不能 說百分之百安全。因爲有關的安全措施 只可應付一定程度內之環境變化,要是 遇上不尋常的天災,像百年難見的大 雨,山泥傾瀉亦非絕無可能。 事實上,中大地質堅硬,泥土所佔 比例不高。大學開闢現址作校園時,山 上大部分的泥土已被移作修築船灣淡水 湖堤壩之用。興建逸夫書院時,該址的 泥土亦移作吐露港公路的建築材料。故 此,校本部、新亞、聯合及逸夫書院範 圍內不少的斜坡只餘下堅硬的花崗岩, 間接減低了山泥傾瀉的可能性。 雖然崇基學院的情況不一樣,但陳 先生指出,崇基的山坡斜度不算大,而 且建築物附近的斜坡均加上了護土牆; 王福元樓、教學樓第三座及信和樓等, 都有足夠保護。 陳先生表示,建築處的職員經常巡 查各個斜坡,檢驗有沒有鬆散的石塊、 渠道有否淤塞或破損、護土牆有否被侵 蝕、風化、剥落或滲水等現象。發現問 題便立即修葺。 可是,建築處的職員並非土力工程 專家,光憑肉眼觀察,未必覺察斜坡的 潛在危險。陳先生承認他們未具此方面 的專業知識,但強調每當職員對斜坡安 全有懷疑時,該處會即時延聘專業顧問 公司作深入調查。他舉例說:「如八三 年,我們留意到中央道邵逸夫堂旁的大 石壁常有小石塊墜下,於是聘請顧問公 司作全面硏究,測度石質、地下水滲 透……其後更把所有鬆散的石塊移走, 又進行削壁工程,減少它的斜度。」他 又透露:「其實政府每年也會抽查校園 內一些斜坡。」在雙重監察下,同人大 可安心。 爲何不乾脆聘請土力工程顧問公司 檢査全校的斜坡?陳先生解釋:「校園 面積廣大,這樣做費用不菲。即使做完 調查,按建議做足安全措施,但隨著時 間推移及環境變化,斜坡和護土牆仍會 風化、剝落、受侵蝕,那豈不是要經常 聘請顧問公司來監察?恐怕大學負擔不 來。」 他繼續說:「中大歷年只有一次較 嚴重的塌泥事件。去夏崇基教職員宿舍 E座旁的斜坡瀉下山泥,部分頗接近一單 位的廚房,情況不算嚴重,之後這個斜 坡已被視作『危險斜坡』處理。」 原來,政府獲報有山泥傾瀉後,必 往現場查勘,並按情況敦促業主聘請專 業顧問作調查評估,及提供有效修葺方 案和適當安排。待當局認可後,方可照 審批計劃著手修葺。工程完成後,經政 府檢視滿意,「危險斜坡」之名才被刪 除。「是次,縱然我們第一時間淸理塌 泥現場,進行善後工作,延聘專家作評 估,並按其建議修葺,但因設計及招標 需時,部分工程仍未完竣,故該斜坡尙 未洗脫危險斜坡之名。」陳先生說。 陳偉珠 花崗岩利弊 校園地質堅硬,除可降低山 泥傾瀉的機會外,興建樓宇時, 地基可以較淺,替大學省回一些 建築費用。然而,花崗岩卻會妨 礙植物茁壯生長。 停電了,怎麼辦? 你可曾有這樣的經驗:在電腦桌前 埋首工作時,電燈和電腦屛幕突然熄 滅,瞬即電力又回復正常。雖然時間極 短,但剛輸入的資料已全部消失,要重 做一遍! 電力供應只是出現小小的干擾,就 可阻礙許多人的工作,要是校園供電突 然全面中斷,會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電力供應穩定 校園的電力來自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供電系統的火炭電力站,供應一向尙算 穩定,停電機會不大,這是因爲電力公 司通常採用環式供電系統 (ring system)——若一端發生故障,可由環的 另一端繼績供應電力。當供電給中大的 某條電纜損毀,其餘的電纜仍能負荷, 不致停電。電力公司的主要供電分站亦 是採同樣的系統:一個分站出現問題, 可由另一分站接替。所以,除非供電總 站發生事故,否則不容易出現電力全面 中斷的情況。 應變設施足夠 雖然如此,校方並沒有忽略停電的 應變措施,例如在水泵房裝設後備發電 機,確保停電期間整個校園的供水不 斷。根據政府建築條例的要求,近年落 成的樓宇及人群聚集的地方如何善衡工 程學大樓、逸夫書院大講堂及邵逸夫堂 等,校方亦已裝設後備發電機,以維持 必須的照明、通風及消防設施繼續運 作。此外,舊樓宇如科學館,其實驗室 多且硏究活動不斷;電算機服務中心所 處的碧秋樓,更是提供電腦服務的樞 紐,在這些地方,校方均預設發電機。 至於其他沒有發電機的樓宇,很多都裝 置了電池燈,並備有電池提供能源,確 保消防設施可正常操作。 能否保持恆溫? 然而,使用電腦的同人必須留意, 後備設施乃應急之用。後備發電機主要 是維持必要設施的運作,以及避免操作 中的電腦因停電而損毀或失去已輸入的 資料。因此若是停電超過十至十五分 鐘,便應先把資料儲存好,然後關掉所 有電腦。因爲電腦運作會產生熱量,在 沒有冷氣供應的情況下,室內難以保持 恆溫,而高溫容易引致電腦器件損壞。 需要保持恆溫的還有文物館,館內 珍藏品如書畫、陶瓷、古碑帖拓本、印 璽、玉器、金石等,都需要收藏於恆溫 恆濕的環境中,以減低文物老化的速 度。不過文物館卻沒有後備發電機。據 負責文物修復工作的甯雄斌先生解釋, 所有藏品若不是置放於密封的展覽箱, 便是妥善存於收藏庫,即使停電,其中 的溫度與濕度也不會迅速改變,況且停 電時間不會太長,對藏品影響不大。 「嚴重」停電紀錄只有一次 據建築處提供的資料,大學只有過 一次電力突然全面中斷達數小時的經 驗。事發在八零年初,因沙田發展迅 速,工程繁多而引起。近年出現較多的 倒是一些電力供應上的小波動,導致電 燈閃爍不定。由於每天每段時間各區的 用電量不一,電力公司會根據需要而調 較供電系統,開關轉換調較之時,便產 生短暫的干擾。通常這些干擾無損一般 電器用品,但會影饗電算機及較精細的 儀器,故校方於科學館及碧秋樓加設穩 壓器穩定電壓,以免影響科學實驗的精 確性及電算機服務中心的操作。 中大通訊 CUHK NEWSLETTER 1.本刊逢四日及十九日出版。 2. 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秘書處出版事務處《中大通訊》 編輯部(電話2 6 0 9 7297,圖文傳眞2603 6 8 6 4,電子郵遞 pub2@uab.msmail.cuhk.hk )。 3.投稿者須附眞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 4.本刊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 明。 5.本刊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校方或本刊立 場。 6. 本刊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7.本刊每期發行三千六百份,免費供校內教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地 教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本刊查詢。 1. The Newsletter is published on the 4th and 19th of each month. 2. All contribut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be sent to the Editor, CUHK Newsletter, do the Publication Office, University Secretari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l. 2609 7297; fax. 2603 6864; e-mail pub2@uab.msmail.cuhk.hk) . 3. Contributions should bear the writer's name and contact telephone number, and may be published under pseudonyms. No anonymous letters will be published. 4. Th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contributions and to edit all articles for reasons of clarity, length or grammar.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have their articles amended should indicate clearly in writing. 5.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CUHK Newslett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or the Editor. 6. No part of this newsletter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the Editor. 7. This publication has a circulation of 3,600 and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staff members of CUHK. Copies are also sent to lo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Those who wish to be included on the mailing list please contact the Newsletter direct. 截 稿 日 期 Deadlines f o r Con t r i bu t i ons 期數 Issue no.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截稿日期 Deadline for contributions 70 19.5.95 6.5.95 71 4.6.95 20.5.95 72 19.6.95 5.6.95 (七月停刊;八月十九日出版署期特 刊,報導人事動態及宣布事項;九月 四日復刊。) (No publication in July and August. A special supplement will be published on 19th August for Personalia and Announcements.)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事務處出版 編輯:梁其汝助理編輯:蔡世彬 陳偉珠 陳思祥 製作:黎寶翠 梅潔媚 Published by the Publication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itor: Amy K.Y. Leung Assistant Editors: Lawrence Choi, Florence Chan, Piera Chen Graphic Designers: Stella P.C. Lai, May K.M. Mui 印刷:鮑思高印刷有限公司 Printing: Don Bosco Printing Co. Ltd. 中大通訊 3 第六十九期一九九五年五月四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