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77
唸經濟出身的副校長 ——廖柏偉教授 第三位副校長 廖柏偉教授近年參與及主持校內眾 多重要行政事務,不少同人都曾忖測他 會獲委任爲第三位副校長。 他對自己獲委任又有什麼反應?廖 教授不徐不疾的說:「無疑圖書館服 務、新撥款方法或單項預算皆屬第三位 副校長的職責,但就算我不當副校長, 仍可以委員會或工作小組主席的身分參 與其事。」 他頓一頓後說:「我之獲委,純屬 校長的個人決定。」 新撥款方法的理念 事實上,他的時間都給新撥款方法 佔據了,恐怕沒有空多作猜測。 身爲經濟人,廖教授十分關注預算 管理人(系主任)對新撥款機制的反 應。究竟從經濟學理念推斷的預期情 況,與實際反應是否會有出入呢?這問 題困擾了他很久。 由於撥款模式的改變實在太大,如 果證實理論行不通,要收回已下放的資 源運用權力便相當困難,因此設計新機 制時必須格外謹愼。另一方面,大學教 育資助委員會既已把部分撥款和大學的 硏究表現掛鈎,除非中大找到更好的方 法,否則也要朝新方向走,以維持競爭 力。 工作小組要做的,就是盡力把新撥 款方法設計得最好。他曾參閱大量文 獻,又不斷與同事磋商,前後花了一年 零三個月才完成現行的新撥款模式。 新撥款模式的目的在於提高資源運 用的效率。過往學院轄下的單位向校方 申請增撥資源時,毋須解釋是否可藉提 高工作效率,架構重組,或減省工作程 序等來開源節流。由於它們的服務對象 在學院層面,中央決策者亦難以了解及 監察它們的表現,所以決策階層往往是 在資訊不全面的情況下分配資源。「這 亦是中央計劃經濟之所以失敗的原 因。」廖教授說。 新撥款模式下的單項預算則把資源 下放給學院,可供靈活調撥。學院可自 行審核轄下各單位的規模和應佔的資源 比例。 廖教授指出該計劃的目的在於創立 一個鼓勵更佳表現的制度,中央不須多 作監察(除了一些基本會計守則),而 各學系卻主動提高運用資源的效益以改 進表現,從而獲得更多資源。這在經濟 學上是最佳的方法。 教學和硏究的平衡點 然而,部分人文學科教師卻擔憂新 撥款模式側重硏究而忽略教學。廖教授 認爲當大學要在教學和硏究之間找出平 衡點(該點又可能不斷移動),就需要 不斷辯論,從中得到共識。大學教育資 助委員會也無法量度教學質素,在撥款 時只能以學系的學生人數作爲參考,不 能通過撥款激勵院校改進教學質素 他表示,校方完全明白維持教學 質素的重要,遂採用兩個方法確保高質 素教學。其一是運用教學發展基金以及 透過教學發展組協助教師改善教學方 法。其二是把教學表現列入實任和晉升 的條件內,激勵教師提升他們的教學質 素。 如何評核教學表現呢?「我們難以 比較不同學系教師之間的優劣,但同一 學系內的便可輕易做到。事實上,他們 亦知彼此之間誰的教學表現較好。」教 學評核的結果可作系內比較,作爲教師 實任和晉升考慮因素之一,但不能作跨 系或跨學院的比較,因此無法成爲撥款 準則。廖教授接著解釋,教學表現主要 透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核評定,並由 系主任作分析比較後才匯報校方。由於 系主任必列席學系的考試小組,了解學 生的成績等級分布,所以可監察教師在 評分時有否賣人情予學生來換取好的評 價。 單項預算的推行和反應 廖教授說,單項預算於本學年才在 教學部門推行,目前搜集到的反應未夠 全面,但初步反應良好。至於預算管理 人的行爲是否如預期般,有待年結得出 實際開支數目才能確定。「單項預算仍 未受到考驗;要是校方需要收緊開支, 削減預算,才知道系主任能否靈活應 變。」 廖教授透露,他主持新撥款方法小 組工作時,仍是經濟學系系主任,故他 在設計單項預算的過程,不時以用家的 觀點來考慮問題,以解決技術困難。他 亦曾操作支援單項預算的「線上系 統」,發現一般運行還可以,一旦要尋 找開支申請書便太慢了,他們已開展補 救工作。 單項預算於一九九六至九七年度會 推展至行政部門。廖教授稱,行政部門 毫無疑問想搞好本身的運作,但校方並 無簡易的方法量度和比較它們的表現和 工作效率。而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定期對 各部門的表現作比較審核,以決定撥款 多寡,並不切實際。所以,行政部門運 用資源的自由度很可能會較學系所享有 的小。 新的機構文化 廖教授不諱言新撥款模式代表新的 管理文化,同事的壓力大了,無論在教 學或硏究上,均要重新適應。而系主任 的行政壓力更大,有人擔心撥款不足, 亦有人擔心肩負的財務管理責任太大。 但單項預算確實是一個促進表現的誘 因,由教師、學系,以至學院,各層面 都渴望有好表現,以期在新機制下獲得 更多資源,這最終會令中大有更進一步 的發展。 廖教授比較他在八十年代出任教務 長時所推行的連串收生和學制的改革, 認爲它們只改變了中大人在收生和學制 上的觀念,對機構文化上的影響不及這 次的深遠。 大學是次改革實是形勢使然,一來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修改了撥款機制, 二來市民對運用公帑的問責要求大了。 現實上,中大亦必須不斷適應新的氣 候、新的環境,尋求卓越表現以回饋社 會。 適應轉變 廖柏偉教授自己也不例外。 他現在的職責與當教務長時的很不 一樣,以前負責教學發展,現在是襄理 大學行政和發展規劃。其實兩者的工作 可說是相輔相成,大學行政牽涉到資源 分配時,便離不開教學發展,因爲調撥 資源也只爲達至某些教學目標。比方他 在一九九三年任署理教務長時,負責制 定一九九五至九八年度的三年發展計 劃,他從中知道學系面對的發展問題, 以及校方的學術發展路向,這均有助他 處理現時副校長的職務。 廖教授認爲他現時的職務範圍內以 建築處的工作最爲新穎,因爲他從未涉 獵該方面的工作,而該處可能是大學內 結構最複雜的部門,不單職員人數眾 多,管轄範圍也很廣泛,他首要的工作 是了解該處的工作程序。 廖教授捨不得放棄教學工作。雖然 當副校長百務纏身,他仍堅持平均每學 期講授一門本科科目,但暫不帶領硏究 生,因實在沒有太多時間指導他們。至 於硏究進度肯定會慢些,他打算進行多 些合作硏究,多作槪念上的貢獻,由伙 伴主力處理數據搜集和分析。 他表示,以往都很忙,當副校長後 情況更甚。平時在家多與兩名女兒玩 耍,照顧她們,她們還小。他在夏季有 空便游泳,秋冬則行山。早前他打網球 弄傷了左腳,現已康復八、九分,但仍 未能跑步,故暫不踏足網球場。 與中大的緣 廖教授轉瞬服務中大近二十年,他 憶述當初如何加入中大時說:「我在史 丹福唸完博士學位,由於不欣賞美國的 生活,不打算留在美國發展,卻又沒有 什麼其他計劃。」史丹福大學硏究生導 師劉遵義教授知道中大經濟系正招聘教 師,便著他申請,獲得錄用,本於一九 七五年九月履新,但他未考博士學位口 試,要申請延期上任,獲當年中大經濟 學系系主任邢慕寰教授批准,土生的他 於一九七六年一月回港加入中大服務。 對中大的感受 「忙」似是廖教授的生活寫照。對 於中大二十年來的轉變,他自言因爲太 忙,未有仔細整理感受。於是記者讓他 靜靜「整理」了兩分鐘,他便說出以下 一番話: 「中大由簡單、小型、師生和同事 間關係密切融洽的大學,發展到現在的 一所現代大學,規模龐大。也由於它 大,師生關係以至人與人的關係都疏離 了 。 「小型大學行政出現問題時,有關 人等可坐下來商議,加上彼此關係融 洽,很容易解決問題。但現代大學要用 現代方法管理,靠的是健全的制度,各 人依規則辦事,不能再倚賴人情,故需 要建立規章。 「如何在現代大學內保持小型大學 的特色呢?……兩者有矛盾,有困難。 「中大人接納新事物的態度不錯。 當然,有少數同事覺得困難,但這是正 常的,並非嚴重問題。中大爲配合時代 和環境轉變所作的改革,就內容和步伐 來說,雖未稱得上十分理想,但作爲一 所大機構能不斷自我更新,還算不 俗。 」 即將面對的轉變 廖教授說,副校長的職責是協助校 長處理校務,而每位校長均有他的理想 和抱負,所以明年新校長履任後,大學 行政或多或少會有所轉變。廖教授和另 外兩位副校長定當盡力協助新校長訂下 中大發展的鴻圖大計。 蔡世彬 陳偉珠 中大通訊 第七十七期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四日 2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