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91

校方表揚高校長任內貢獻 頒授榮譽講座教授銜 設高錕樓和高錕基金 校董會本月十日通過三項建 議,表揚即將榮休之高錕校長,包 括聘任高教授爲榮譽講座教授,以 高教授之名命名大學樓宇及設立基 金。 高錕教授在電子通訊和電子工 程學方面成就卓越,爲馳譽國際的 科學家,獲頒獎譽無數。他於一九 八七年十月出任本校校長;中大在 其悉心培育下,日益壯大成長。教 育學院與工程學院相繼成立,連同 原有的五個學院,爲本科生及硏究 生提供更多、更充實的課程,配合轉變 中的社會需要。同時,大學增設七所新 硏究所,加強校內與友校之間跨學科的 硏究工作。隨著教學與硏究的質素不斷 提高,大學吸引眾多的優秀學生入學, 並得以聘請傑出學者參加教硏工作。 在其任內,中大的管理制度全面革 新重組;校內實施分權管理,把更多權 責下放至各學院,並於近年推行單項撥 款預算,強調各單位必須承擔責任,保 證質素。校方復致力加強與世界各地的 優秀學術中心建立聯繫,以及與工商界 合作發展。 高教授將於七月卅一日榮休,爲表 揚高教授對本校的貢獻,校方依據大學 規程第二十一條規定,聘任高錕教授爲 工程學榮譽講座教授,由一九九六年八 月一日起生效;又決定將科學館北座命 名爲「高錕樓」,命名典禮將於本年十一 月七日舉行;校方更將設立「高錕基 金」,以促進學術發展、硏究、國際聯繫 及學生活動。 教育與國家民族認同研討會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和香港教育硏 究所於本月一日合辦「教育與國家民族認 同」硏討會,探討中、港、台之國家民族 建構和重塑過程,以及教育居中的角 色。 國家民族既是具有權力的政治實 體,也是蘊含複合意象的文化符號。不 論其爲政治實體或文化符號,國家民族 一直隨國際和本土政治、經濟和社會變 遷而不斷重新塑造,教育居中的角色重 要,並爲各種模塑國家民族實體的文化 符號提供角力場所。 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 Prof. Edward Friedman 、加拿大約克大學陸鴻基教授和 台灣中央硏究院張茂桂教授在硏討會上發 表論文,剖析中國國家民族認同的文化面 貌、香港課程中的民族槪念及民族身分, 以及台灣政治轉型與政治「族群化」的過 程。 會後的論壇由司徒華議員、戴希立校 長、徐錦堯神父,以及本校文思慧教授和 葉漢明教授討論「九七後香港公民教育要 建立甚麼身分」。 香港教育的回顧與前瞻 本校香港教育硏究所先後於本月一 日及八日假何添樓舉辦兩個硏討會。 首個硏討會由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陳若敏教授主持,主題爲「香港九年強迫 教育的檢討」。教育署副署長關定輝先 生、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常務理事何景 安先生及自由黨教育政策小組發言人唐 英年議員擔任講者。 香港教育硏究所副所長曾榮光博士 主持第二個硏討會,邀請香港特別行政 區籌委會委員曾鈺成先生、立法局議員 張文光先生及立法局主席黃宏發先生就 「九七前後香港教育的發展」發表意見。 兩項硏討會均爲「在職中學教師進 修課程」之部分內容。 評估學習進度 教育心理學系於五月廿五及廿六日在崇基教堂舉辦「有關評估學生學習的新進展」國際硏討 會,由教育署署長余黎靑萍主禮,十六位中外專家就教育評核提交論文並與參加者交流心得。 會議獲教育署課程發展處贊助。 無孩主婦壓力大 據香港亞太硏究所一項調查顯示, 未有子女之家庭主婦情緖容易低落,人 際關係也常出現問題。 該調查名爲「香港已婚婦女健康」, 由香港亞太硏究所性別硏究計劃主持, 獲醫療服務硏究基金委員會資助,目的 是硏究時下三十至四十五歲香港婦女一 身兼數職(妻子、母親、僱員等)對健康 的影響。 該計劃由心理學系張妙淸教授、鄧 素琴教授,護理學系馬淑儀教授,和社 區及家庭醫學系陳兆儀教授合作,分兩 階段進行。首階段的調查已完成,並於 上月公布結果。 在近一千五百名受訪者中,九成人 在過去半年有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徵 候,如難以入睡、容易發怒、頭痛和頗 疲倦等。若把受訪者分爲有子女之家庭 主婦、有子女之在職者、沒有子女之家 庭主婦,和沒有子女之在職者四個組 別,其間差異不大。 六成調查對象情緖曾低落,如間中 或經常覺得自己沒用、生活沒希望。此 情況在家庭主婦中較普遍,尤以沒子女 者爲甚。 近八成半受訪者人際關係遇上障 礙,往往認爲自己應付不好一般事情、 處事拿不定主意、日常生活乏味、未能 克服困難等。沒有子女之家庭主婦遇上 這些障礙的比例較大。 第二階段的硏究將透過面談、問 卷、量度身高和體重、檢驗血脂和膽固 醇成分,調查婦女的健康狀況。 中大通訊 1 第九十一期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