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93

學系新舵手的抱負 截至一九九六年八月底,獲委於本學年出任系主任之教師之中, 有四位是首次出掌系務:國際企業學系劉可復、系統工程與工程管 理學系蔡小強、外科學系劉允怡和生物系辛世文。本刊訪問了他 們,請他們談談各自的抱負。辛教授以英語接受訪問,詳見本期英 文版第三頁。 國際企業學系劉可復教授 「我希望能透過師生茶聚及導師制來 增進師生的感情。我們又會重新編排課程 和開設新科目,便利學生選讀。」劉可復 教授總括國際企業學系的最新計劃。 劉教授指出,自修業期由四年制改爲 三年彈性學分制後,學生的功課壓力增加 了,要花更多時間應付繁重的課業,與教 師的交流相對地減少。有見及此,該系於 暑假前曾試辦教師學生茶聚,反應熱烈; 劉教授認爲該類活動可加強師生的溝通, 値得再辦,所以會向系務會提議於學年開 始及結束各舉行一次茶聚,學生可就選 課、科目內容、學業疑難、開設新科目、 升學等問題向教師直接提問。 然而,每學年兩次茶聚,彈性略嫌不 足。系內有教師提議設立導師制,把學生 分成小組,每組約四至五人,各有指定教 師負責。這樣,既可直接了解學生及盡快 給予協助,又能進一步加強學生與教師的 溝通。劉教授說:「由於主修國際企業之 學生只有四十人左右,相信推行導師制並 不困難。我們徵詢了老師和部分同學的意 見,反應良好,決定在新學年推行。」這 是自願參與的項目,試辦後方知成效。 「由於國際企業學系的科目範圍廣 闊,且九十年代工商業深受全球化的影 響,競爭異常激烈,不少畢業生希望繼續 進修,增強專業知識,提高競爭力;加上 社會對國際企業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日增, 故此本系計劃開設授課式國際企業理學碩 士課程,協助培訓經理人才。倘獲工商管 理學院院務會和大學教務會贊成,可望於 九八年度開辦。」至於有志於學術硏究的 本科生,亦可修讀今年開辦的哲學碩士學 位課程,或攻讀博士學位課程。 這個學期開始,該系增設「國際銀行 業務」(暫時只供本科兼讀生修讀)、「國 際企業道德論」及「華人商業網絡」三個新 科目,以切合社會需要;又新增選課規 定,要求今年入學的主修生於最後修業年 修讀「跨國企業」,以便總結跨國企業發 展、管理哲學及策略的知識。科目編號也 經重新安排,舉凡營運性的科目如「國際 營銷學」、「進出口貿易」、「外匯實務」 等,編號以「3」開始,而地區性的科目像 「中國商業」、「日本商業」及「歐洲商業」 等,則以「4」開始,方便學生了解科目的 性質。該系已邀請一位國際財務管理學者 於九月來訪兩個月,主持專題硏討和與系 內同人作學術交流;又計劃在下學年邀請 一位硏究跨國企業管理的學者蒞校訪問教 學一年。 劉教授爲本校校友,獲授商學士及商 學碩士學位後,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 造國際營銷學。 劉教授是次獲委 爲國際企業學系 系主任,雖然任 期 只 有 一 年 , 但 他 認 爲 對 其 推 行 的長期發展計劃 影響不大:「因爲 系內只有十一位 教師,而我們一 直 緊 密 合 作 , 經 常交流及硏討, 系務發展實有很 大的延續性。」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蔡小強 教授 頃接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系主任 擔子,蔡小強教授感到肩上責任沉重: 「學系的管理及運作,尙須同事積極參與及 全力支持。」 該系成立於九一年,原稱系統工程學 系,九四年分拆成爲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 學系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重組後之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專責提供資訊 系統與電子計算機應用、工程管理、運籌 學及其應用等高層次技術及學術訓練,以 解決各類系統管理運作之問題。蔡教授舉 例說:「香港不少公司於國內或東南亞設 廠,而訂購原料、付運、儲存、制訂生產 計劃……均需縝密計劃,要借助科學方法 及先進電腦技術作不同編排,以獲最佳之 生產效益。」 該系課程涵蓋三大範圍——資訊系 統、運籌學及工程管理。工程管理針對工 商業系統管理中較複雜的量化管理問題; 運籌學是運用科學方法找出解決方案;而 科學管理之體現和實施,則依賴先進資訊 系統。蔡教授指出,從系內教師人數及科 目來看,運籌學的發展較爲成熟,資訊系 統的教師仍未足夠,至於工程管理則須進 一步加強,除增聘教師,更要改進課程內 容。蔡教授認爲,該系長遠發展的關鍵在 於能否有效地加強上述三個範圍的有機結 合,以建立學系特色。 蔡教授表示,由於金融服務業已成爲 香港經濟的支柱之一,而金融投資、管 理、風險控制等問題日趨複雜,必須依賴 量化分析工具和資訊系統技術來解決,該 系在財務學系的參與及協助下,已於上半 年設立一個新的金融工程專修科目,由兩 系教師合作執教,本 學期開始授課,明年 會根據其推行情況調 整內容,加強這門專 修科的發展。 至於系內學術硏 究 , 蔡 教 授 甚 感 滿 意。他稱系內同人積 極從事硏究,成果論 質論量都獲好評。較 大型的項目 如 「 大 企 業 人力資源調 度 集 成 系 統」,更獲 工業署撥款 資助。蔡教 授 會 致 力 促 進 系 內 教 師 的 合 作 硏 究,以結合不同領域的專長,開發集成性 的項目,並把硏究成果應用於工商企業。 該系與工業界及工業組織如生產力促 進局等向有聯繫,並積極參與各種發展應 用計劃,以了解各行業的需要。「近年不 少公司表示十分缺乏能使用高層次科技來 解決作業管理問題的管理人才。系方正計 劃開辦一年制授課式的理學碩士課程,供 在職人士及本科畢業生進修,最快可望在 明年九月收生。」 蔡教授表示,該系首屆畢業生就業情 況不俗。然而,設法招收高質素學生仍然 是他的重要任務。總括來說,蔡教授對該 系前途充滿信心:「因爲不管香港或外 地,對工程管理人才需求越來越殷切。本 系的教師員工又上下一心,合作無間。」 外科學系劉允怡教授 劉允怡教授認爲外科學系經過李國章 教授十四年的經營,根基牢固,一切運作 已上軌道;系內教職員各又具專才,全心 工作,所以系主任的工作並未給他太大的 壓力。 劉教授指出,該系的主要工作不離教 學、硏究及醫療服務。教學方面,他會繼 續著重小組教學法。此教學方式經過該系 多年驗證,效果良佳,教師可即時知道學 生反應,監察學生學習進度,了解個別學 生的優點和缺點,並就其所長,引領發 展。劉教授強調:「現代醫學知識急速增 長,有說每五年遞增一倍,我們根本不可 能塡鴨式地把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所以 我們教學時特別注重引發學生的興趣,鼓 勵他們提問及討論,以及教導他們尋找正 確資料的方法。」 劉教授會嘗試把教學多元化,引入更 多專題個案作業和小組討論,又於巡病房 及做手術時提示學生相關的知識,使他們 了解如何學以致用。 醫學院年多前已要求各學系全面檢討 課程,定下了核心及非核心科目的內容; 前者爲槪括性科目如醫生必備的理論知 識、實用知識與醫學道德,後者則屬專門 科目,學生可按興趣選修。劉教授表示, 院方又會隨醫學知識的增加及社會的改變 而修改課程內容,所以,外科學系暫時毋 須革新課程內容。 至於硏究方面,「本系實力雄厚,有 很多出色的硏究成果。」劉教授說:「過 往的硏究多爲臨牀性質,成果無疑可讓病 人得益; 但我認爲 我們也須 加強基礎 硏究,以 免局限於 臨 牀 硏 究。」他 計劃推動更多理論和基礎 硏究項目,以發揮相輔相 成的功效,進一步提高臨 牀醫療技術。 該系提供之醫療服務 是臨牀應用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單服務大 眾,也讓教硏人員把硏究所得應用於臨牀 治療。劉教授稱,醫療服務將朝兩大方向 發展,一爲尖端的治療法如複雜的移植手 術;另一爲普遍性手術。雖然前者手術費 用昂貴,受惠病人又有限,但此類手術著 重整體合作,有助提高麻醉科、冷藏科、 防止排斥及監察組等參與單位的技術。普 遍性的手術則以把傷口面積減至最少爲目 標,如腹腔鏡手術,避免病人承受不必要 的痛苦。 遙距醫療( telemedicine) 也是劉教授 銳意發展的項目。他認爲遙距醫療發展潛 力很大,現在已可利用電腦及電訊網絡進 行越洋遙距會診,召開電視醫療會議,將 來則可望把手術過程同步傳送到其他醫療 單位,聽取專家對手術步驟的意見。 目前,該系與英、美、中等地著名醫 學院、醫學組織和硏究單位保持緊密聯 繫,並設立交流計劃,互派醫生,切磋各 自專長。劉教授透露,該系正在籌備多項 大型國際硏討會,包括年底舉行的香港及 愛丁堡外科會議,以及明年分別於香港及 廣州舉辦的王澤森國際外科會議和燒傷會 議,希望各參與單位能加深對彼此的認 識,促進專業知識,擴闊視野。 陳 偉 珠 劉 可 復 教 授 蔡 小 強 教 授 劉 允 怡 教 授 中大通訊 第九十三期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九日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