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06

窺探人生難逢大彗星 物理系推廣天文知識 二百多名中學生本 月四日晚上參加物理系 舉辦的「世紀末大彗星」 天文講座及觀星活動, 了 解 和 親 睹 海 爾 博 普 ( Ha l e - Bopp ) 彗星。 海爾博普彗星是由 業餘天文愛好者在一九 九五年七月發現的。該 彗星來自太陽系邊緣, 直徑估計達四十公里, 比著名的哈雷彗星(直 徑十來公里)大許多,是近二十年來最光亮的彗星。 海爾博普的到訪是難逢的天文現象,它上次來訪是四千二百餘年前,下次重訪地 球則是二千三百八十年後。今年一月底起,已可在香港的上空看到這顆大彗星。它在 三月廿二日最接近地球;四月一日最接近太陽,也是它最光亮的時候。 物理系在上月底至本月初爲員生和中學生舉行連串觀星天文活動,探尋二十世紀 末夜空的異彩,並推廣天文知識。該系師生更透過望遠鏡和數碼相機,捕捉了海爾博 普彗星的數碼影像,經電腦處理,得出一幀彩色相片,已放置在該系網頁( h t t p : / / www.phy.cuhk.edu.hk) ,供各方欣賞。 韓湘寧的不是東西藝術 美籍華裔畫家韓湘 寧上月中旬應邀到訪藝 術系四周,與師生硏討 藝術和交流心得,並於 廿五日在誠明館二二六 室 主 持 講 座 , 講 題 爲 「現代媒介,中國情意 結——湘寧的藝術」。 韓氏爲早期台灣現 代藝術之著名畫家,六 一年自台灣師範大學藝 術專科畢業,作品以抽 象爲主。六七年移居紐 約後,他糅合了「點描派」大師秀拉的點彩和攝影寫實的畫作槪念,作品遠觀如相片 般寫實,近味又是點彩抽象畫。 韓氏身在異鄉,情繫中國,他借用傳統題材並活用墨點於現代畫中,故其作品也 可視爲國畫。他的創作槪念正是「不是東西」。 韓湘寧曾任紐約大學藝術硏究所工作室導師,芝加哥藝術學院和紐約聖湯瑪斯阿 奎拉學院客座敎授。 中大蟬聯兩大辯論賽冠軍 第二十六屆兩大辯論賽上 月廿二日假本校邵逸夫堂舉行, 中大隊獲評判一致裁定獲勝。 賽事每年交替採用粤語或 英語進行,今年以英語對賽,雙 方在賽前一小時始得悉辯題。中 大隊抽籤以正方作辯,倡議「所 有本地中學應推行母語敎學」, 力挫港大隊。自一九九三年起, 中大隊在兩大辯論賽保持不敗, 於九五年以三連冠的佳績永久擁 有「匯豐盃」。今年獲勝,更創 下五連冠的紀錄。 本屆評判爲立法局議員黃錢其濂女士、廉政公署助理處長朱樂生先生和時事評論 員何安達先生。 崇基樂頌 崇基四十五周年校慶音樂會 崇基學院上月廿五日在大會堂音樂 廳舉行四十五周年校慶音樂會「崇基樂 頌」,由崇基合唱團、雅謌合唱團及香 港小交響樂團演出,音樂系羅炳良敎授 任指揮,曲目包括《崇基樂頌》及瑞特 的《詩篇頌佳節》。出席之學院成員、 校友和嘉賓約一千人。 音樂會第一個項目是交響樂團演奏 《詩篇頌佳節》;該曲由九首讚美詩歌組 成,是著名宗敎音樂作曲家、現 任劍橋合唱團總監約翰瑞特的代 表作。演奏完畢,兩個合唱團由 交響樂團伴奏,合唱崇基校歌, 勾起不少聽眾的校園生活回憶, 贏得熱烈的掌聲。 下半場的演奏是由羅敎授策 劃的《崇基樂頌》,包括十五首 與崇基學院歷史及生活有關的樂 曲,如合唱曲「森林啊!綠色的 海洋」、傳統校園民歌「美哉中 華」、德伏察克的「這一天」、羅西尼的「村曲」、靑年作曲家葉劍豪的中樂小組合奏 「大山小山」、陳浩然作曲及編曲的城市民歌「念崇基」。 崇基合唱團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由崇基各院系學生組成,以音樂系學生居多,指 揮則由敎師擔任。除經常在中大校園演出,也定期在校外舉行公開音樂會。 香港亞太硏究所新書 有意購買上述書籍者可致電香港亞太研究所 莫先生(二六零九八七七零)查詢。 《兩岸關係的矛盾與出路》 此書由香港亞太硏究所硏究統籌 員 王家英博士和 台灣國立曁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硏究所副敎授 孫同文博士合編。一九九五年六月,台灣的李登輝總 統訪問美國之後,海峽兩岸關係出現了重大變化;一 九九五年七月下旬至一九九六年三月下旬,台灣海峽 更是風雲驟起,北京斷斷續續在該區附近進行了多次 大規模軍事演習;一九九六年三月廿三日台灣總統選 舉結束之後,北京雖已停止有關的軍事演習行動,但 兩岸關係仍處於低沉膠著狀態。兩岸關係的矛盾何 在?將如何演變?又有甚麼出路?此書由熟悉兩岸關 係的學者專家撰寫,按各自專長作出深入的討論與分 析,具體掌握兩岸之間複雜多端的矛盾,並嘗試爲好 解該等矛盾尋求出路。 國際統一書號 962-441-531-5,平裝本,三百四十 七頁,八十港元。 《亞太轉型、區域成長圈與永續發展》 此書爲台灣中央硏究院社會學硏究所(籌備處)硏 究員蕭新煌敎授所著。從二次大戰後到九十年代中葉, 亞太地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四波發展大轉型。第一波始 於六十年代的日本現代化;第二波是七十年代末興起的 「東亞四小龍」經濟奇蹟;第三波是八十年代末期在中 國沿海和東南亞所展現的強勁成長潛力;第四波則是九 十年代跨國、跨區域成長圈(成長三角)的出現。此書 回溯前三波如何提升亞太的形象,分析隨伴的亞太民間 社會多樣化發展形勢,並評介構成四波轉型的十一區域 成長圈的內涵及潛在功過。作者在結論中提出永續發展 新典範的共識和原則,期許亞太民間社會能在區域政治 力(政府)和區域經濟力(財團、企業)之外,發揮監 督、匡正和制衡的區域社會力,引導亞太區走上永續發 展之路。 國際統一書號962-441-005-0,平裝本,十九頁, 十五港元。 第一零六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九日 2 中大通訊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