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38

社區及家庭醫學系 校外課程結業禮 社區及家庭醫學系上月八日在沙田 大會堂舉行第十三屆校外文憑課程結業 典禮,由立法會議員梁智鴻醫生(左二) 主禮,出席者包括本校家庭醫學講座教 授 P r o f . James D i c k i n s o n ( 左 一 ) 、 社 區 及家庭醫學系系主任李紹鴻教授(左三) 和醫學院院長李川軍教授(右一)。本屆 結業學員共六十七人,均是在職醫護人 員,有助提升本港社區醫療及職業健康 的水平。 校外進修學院畢業典禮 由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主辦,校外進修學院協辦 的「商業管理經濟學碩士」課程,於上月五日舉行第 二屆畢業典禮暨校友會成立典禮,主禮嘉賓包括奧克 拉荷馬大學教授兼課程總監 P r o f . A.J. Kondonassis、 中大營運與系統管理學講座教授兼課程總監俞肇熊教 授,以及課程講師兼奧克拉荷馬大學校友伍步謙博 士。出席典禮之畢業生及校友等逾六十人。圖為 Prof. Kondonassis ( 右)向畢業生致賀。 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 成立十周年 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上月七日假尖沙咀喜來登酒店宴會廳舉 行創院十周年慶祝典禮,由工商局局長周德熙先生及香港賽馬會 副主席周湛燊先生主持,出席嘉賓包括工業署署長何宣威先生和 生物科技委員會主席盧毓琳先生。 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於一九八八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撥 款成立,是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之附屬公司,為非牟利自負盈虧 之生物科技下游產品開發中心。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介紹 教育新概念 家庭與學校攜手栽培下一代 香港的家長都十分關心子女的學 業成績,除親自教導外,又為子女安 排各種補習。然而,他們大都未認識 到,若與學校攜手合作,對子女 的學業和身心成長幫助更大。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何瑞珠 教授指出,近年西方國家的教 育決策者和教育工作者,已視 促進家校合作為教育改革的 主要項目,美國亦有不少研 究證明了家長參與校務愈 多,愈能改進子女的學術成 績。 何瑞珠教授畢業於中大,先 後沒授理學士學位、教育文 憑和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其 後負笈加拿大卑詩省大學, 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何教授於九七年 八月加入本校教育 行政與政策學系任 助理教授,講授 教育與社會、香 港教育比較觀、 學校效能與改 革、學校與社 區的合作。 港府鼓勵家長參與校政 香港教育及人力統籌科在九一年發 表的《學校管理新措施》,和教育統籌委 員會在九七年發表的《第七號報告書》, 都鼓勵家長多投入學童教育。後者更建 議全港所有學校在二千年推行校本管理 新措施,包括成立家長教師會(即家校 合作組織),以及家長代表加入校董 會,成為校政事務決策層之一分子。 香港文化不利家校合作 何教授解釋,西方國家的家校合作 範圍很廣,涵蓋家長與學校的日常溝 通,家長參加學校服務如任圖書館義工 和主持趣味講座/興趣小組,學校提供 教育書籍供家長借閱,以至家長加入學 校決策層,監察學校教育和行政,確保 子女得到最理想的教育。 可是,香港的家校合作範圍卻狹窄 得多。家長只負責在家中指導子女的功 課,而學校則屬教師的專業工作範疇, 家長止步。何教授認為這是文化因素使 然,她說:「不少教師曾說,家長觀課 令他們感到不自然,他們有時甚至要花 額外時間照顧家長。對於家長參與校政 決策,教師大都持保留態度。因此,在 目前的文化背景之下,家校可以分工, 但並不合作。」 所以,香港家校合作的成功例子甚 少。有見及此,何教授決定進行大型研 究,根據美國家校合作國家指標所訂的 六個範疇(親職教育、輔導學習、家校 溝通、義務工作、參與校政及社區協 作),再按照香港的實際情況,訂立優 質家校合作的指標和設計合作計劃;並 就本港學校的特點,探索實施家校合作 的可行模式。何教授的研究獲優質教育 基金資助二百六十九萬餘元,於九九年 一月開展,預計兩年內完成。 了解家庭和學校的需要 何教授的研究分兩期進行,第一階 段即將展開,分為量化和質化兩部分。 前者是向四十間小學的教師、家長及學 生發出問卷,了解家校合作的現況。問 卷內容包括教師對家長參與的接受程 度,教師認為哪些家校合作項目對學生 成長和學習最重要,以及他們如何才有 信心動用家長資源;問卷又會著重調查 家長如何協助學童學習,並檢視家長的 參與跟學童成績及自我觀的關係。 探討合作模式 何教授亦會於四十間小學舉行工作 坊,向教師、家長及學童介紹不同的家 校合作模式。 何教授會挑選四間較具代表性的小 學,即包括來自不同階層的學生如新移 民、低下層或單親家庭,以作質化方面 的研究。研究人員會與部分家庭深入面 談,了解家長在不同環境下,如何幫助 子女面對學習及成長的困難。 何教授表示,她們決定從小學著 手,是因為在這個階段,父母較容易觀 察和照顧子女各方面的成長,而他們又 自覺對子女的學業、社交和情緒肩負較 大責任。再者,這階段的學童可塑性最 高,家長的參與可發揮較大影響力。根 據何教授於九八年的研究發現,子女讀 中學時,家長明顯減少了指導子女的學 業。故此,她希望先總結在小學推行家 校合作的經驗,日後才把計劃擴展至中 學。 設計與實踐合作計劃 研究小組根據第一階段研究的結 果,掌握了基礎認知之後,便會開展第 二階段的實踐研究。他們會培訓先前選 出的四間小學的教師,並針對他們的需 要和期望,設計和實踐家校合作計劃, 最後更會評估計劃的效果。 何教授打算聘請具教學、社工及教 育心理學專才的研究人員,以協調社 區、學校及家長的合作,和負責跟進服 務。他們每週會到學校了解家校合作情 況,隨時提供援助和指導。 建立指標 改善教育質素 何教授說,這個研究結合了調查、 個案剖析和實踐三個部分,可以了解不 同類型小學實施家校合作的情況及需 要,並發展一系列既可靠又準確的指 標,以評估家校合作的成效,進而扭轉 香港的教育文化,改善學校的教育質 素,更好地協助學生成長。 陳偉珠 中大通訊 3 第一三八期 一九九九年一月四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