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41

研究介紹 香港主要藻類——馬尾藻 功能千變 有待研究 圖四︰馬尾藻的生殖托 圖一:馬尾藻經常生長在波浪澎湃的潮 下帶石頭間 圖三︰半葉馬尾藻 圖二:不同品種的 馬尾藻可以互托生 長在一起 圖五:新生的馬尾藻 香 港地處亞熱帶,周邊有不少海洋 生物,單是海藻便有兩百多種,其 中馬尾藻是香港主要的海藻。宅是海洋 沿岸動物的基本飼料,也是魚、蝦、蟹 等的棲息地;科學家研究馬尾藻的生長 環境及狀況,有助了解海洋環境及生態 的轉變。 馬尾藻的用途也十分廣泛:它含 碘,可製成藥物,治療甲狀腺腫大;它 的纖維質和蛋白質,具食用價值’東南 亞一帶沿海居民便以馬尾藻為日常食品 中的配料;從馬尾藻提煉的褐藻膠,更 是食品、製藥、紡織、油漆及多種其他 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 根據記錄,馬尾藻有四百多個品 種,分布於歐亞沿岸、南北美洲、澳 洲、紐西蘭及南太平洋一帶。在這眾多 品種之中,大部分都是多年生的,且屬 多形態海藻,即在生長過程中,葉形、 主枝、分枝及氣囊等外形都會產生變 化,因此在不同季節採集同一品種的馬 尾藻,都可能因其外形的改變而被誤認 為另一品種。由於不同品種有不同的營 養及藥用價值,如何正確地分辨馬尾藻 的種屬,不但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課 題,亦甚具經濟價值,有助開發海洋資 源。 觀察及採摘困難 雖然馬尾藻有著這麼多功能,但有 關它的本土研究卻不多,主要原因是香 港的馬尾藻多生長於人煙稀少或波浪大 的偏遠地區如東平洲(圖一)、赤洲、大 浪灣、浪茄一帶。由於這些地方沒有船 隻定期駛達,馬尾藻又多生長在潮下帶 (潮水退卻後的水位之下),研究人員必 須租用船隻,並具備潛水技能,才能實 地觀察和採集馬尾藻。 本校生物系伍澤賡教授從事海藻研 究多年,他於九六年開始對香港沿岸馬 尾藻種群的生長及分布作全面的綜合調 查,以了解它們的繁殖情況、形態特徵 的改變,以及其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狀 況,是項研究獲研究資助局撥 款六十九萬二千元資助。 確定七個品種 伍教授首先集中研究新界 東北大鵬灣東平洲附近的馬尾 藻。他差不多每星期都乘生物系海洋科 學實驗室的船隻出海,記錄馬尾藻的分 布、長度、大小等生長情況,並採集樣 本,帶回實驗室作成份分析。 經過兩年多的觀察及研究,伍教授 確定了東平洲至少有七種馬尾藻:半葉 馬尾藻、展枝馬尾藻、裂葉馬尾藻、狹 葉馬尾藻、粉葉馬尾藻、享氏馬尾藻及 羊棲菜。它們的主要分別在於生殖托的 形狀、主枝和藻葉的生長次序、固著器 (相等於高等植物的根部)的形狀、氣囊 與藻葉在不同季節及主分枝上的外形。 伍教授已找出每種馬尾藻的主要特徵, 以判斷其所屬品種。 生態特徵 伍教授表示,除了半葉馬尾藻之 外,其他幾種馬尾藻都是多年生的。它 們在水溫較低的時候繁殖,所以在秋末 冬初長得最快,有的更可在一個月內長 二十厘米以上,最長者可達二點五米。 初步估計,它們的生命周期是三至四 年。 不同品種的馬尾藻在底棲空間上的 垂直分布也不同,如裂葉馬尾藻就多生 長在潮下帶水深七至八米的地方,粉 葉、狹葉及展枝馬尾藻等(圖二)主要分 布在水深二至五米之間,而半葉馬尾藻 (圖三)則可在非常淺水的地方找到。 在水深的地方,夏冬水溫的差別比 較小,只有攝氏七至八度,在這裡生長 的裂葉馬尾藻便較耐寒,它們一般在秋 末生長得最快,而在冬天形成生殖托繁 殖(圖四)。相反,淺水水溫在夏冬的溫 差可達攝氏十五度以上,生長於淺水的 半葉馬尾藻便在春天繁殖,到了夏天都 會死掉,新的個體要在夏末秋初的時候 才再開始生長(圖五)。 馬尾藻必須黏附在堅硬的石頭表面 才能生長。因此,馬尾藻與其他種類的 底棲動植物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為了 適應競爭,不同品種的馬尾藻有不同的 生長及繁殖時期,讓彼此可盡量吸取水 中有限的養份及善用生存空間,從而增 加生存的機會。 伍教授的研究計劃原定為期兩年, 於九八年九月完成,後因香港去年受厄 爾尼諾現象影響,造成異常的氣象變 化,海水水溫上升,促使馬尾藻提早繁 殖。為了更深入了解水溫及其他環境因 素對馬尾藻的影響,伍教授已將研究計 劃延期至九九年九月才結束。 相關硏究 除了對馬尾藻的外形特徵及生態深 入研究外,伍教授又與生物系黃榮春教 授聯合探討馬尾藻及香港其他海藻的藥 用價值。初步研究結果顯示,馬尾藻具 有抗癌、降血壓的功能,並對保護肝 臟,避免肝炎和肝硬化有一定效用;但 具體的功用、療效,以至製藥等問題, 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外,伍教授又和生物系食品及營 養科學課程的張志強教授合力研究馬尾 藻等藻類的營養化學成份,以發展海藻 作為營養食品及飼料。他們也開始分析 馬尾藻的重金屬含量,希望藉此找出香 港水域的污染程度,並評估沿海發展對 海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伍教授及生物系的黃榮春、張志強 及鍾厚賢三位教授最近更獲中大研究委 員會撥出六十萬元的經費,以擴大及深 入研究藻類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以及它 們在生物技術與其他範疇的應用。這些 研究成果將於本年六月廿一至廿五日在 本校舉行的第二屆亞洲太平洋藻類研討 會上發表。 陳偉珠 伍澤賡教授為菲律賓土生土 長的華僑,獲菲律賓國立大學 頒授理學士及理學碩士學位, 再負笈加拿大溫哥華卑斯省大 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後,轉 到加拿大東南部哈里法克斯國 家海洋及漁業部從事博士後研 究工作。伍教授於九四年加入 中大生物系任教,主要研究項 目包括海藻的生態和分類,珊 瑚礁生態,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及保護。 中大通訊 3 第一四一期 一九九九年三月四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