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50

新任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教授 一心一意加入中大服務 全心全力培育優秀醫生 鍾尚志教授七月一日接替李 院,開列的連串工作計劃,都 目的。無論是課程改革、教師教學評估 研究,或是建立公共衛生學院和推動遠程醫 了培育優秀的醫生服務社會,而這也是鍾教授多年來 心願。他還希望醫科仍是中學生最嚮往的專科之一、醫 生專業仍是受港人尊敬的行業。 出任院長,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實踐個人的心願。 鍾教授獲悉當選的即時感覺卻是戰戰兢兢,因為院長不 但要對學院和大學負責,更要維持中大醫學院是醫療界 良心的重任。「中大醫 院院長的責任重大,尤其在今 時今日——政府公布了醫療改革顧問報告之後,以及政 府正縮減對大學教育撥款之時。」 學術水平 鍾教授表示,政府縮減對大學教育的資助額,必然會 影響醫學院的發展。但學院會在經費收縮的情況下,設 法維持學術水平。「困難固然會有,但中大醫學院仍然 年青,又充滿活力,可藉提高生產力來解決問題。」學 術水平其中一面鏡子便是學術研究,而中大醫科研究表 現素來可人。他會盡力提供理想的科研環境,讓教研人 員自由探索新知識,而不會施加行政指導。 該院部分同人近年開展跨科研究,合多方專才一起攻 克醫學難題,鑽研新的治療技術。鍾教授預期這種跨科 系的合作研究會越來越多,也會創造更多振奮人心的醫 學成果,院方考慮制定一些表揚機制,讓有份參與研究 的成員都可分享取得研究撥款的喜悅和做出研究成果的 光榮。「不論是跨系、跨院、跨校,以至跨國、跨 洲」,他都大力支持,只要該項研究有好的概念。 課程改革 該院在兩年內會推行醫科課程改革。新的課程會著重 練好學生的基本功,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並激發他們 的求知興趣,因為醫學理論的更新速度很快,不可能單 憑求學時所得行醫一世。學生畢業後仍能主動不斷吸收 醫學新知,才是病人之福。 新課程減省了太尖端和科目之間重疊了的 容,騰空 向學生加強灌輸醫 倫理、溝通技巧和正確的醫者態 度。鍾教授解釋,身為醫生,固然要聆聽和了解病人的 病況及感覺,更要讓病人知道 生是與他站在同一陣 線,對抗疾病。醫生能與 人有良好的溝通 可以增強 醫治效果,也可減少病人因誤解而產生的不滿。另外,醫 生與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越良好,越能緊密合作,也就越 能提供有效率和效益的醫療服務。 身 教 醫德是重要的醫科教育環節。鍾教授指出,對待病人 的態度,醫生應有的承擔,和病人利益為先的概念,並不 能單憑課堂解說,教師要身體力行。況且,身教的影響力 更大。他鼓勵所有教師以身作則,並有百分百信心他們能 做學生的好榜樣。 另外,中大醫學院為加強輔導 科學習」推行導師制,讓學生貼身跟隨導師 作,從中 習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技巧;導師從 中了解學生的性格和感受,亦可就學生在學習以至個 情緒等問題上加以提點。這項措施的成效甚佳,今年已 擴展到「高級內科學習」。 教學評估 鍾教授說,醫學院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受過師範訓練。 雖然他們的教學表現仍然出色,但要是有正規訓練,可 能會更上層樓。所以,學院很著重加強教師的教學技巧 和技能,並早已開設教學理論班和各種工作坊,供教師 進修。而醫學院的教師獎懲會以 評估的成績為依 歸。該項評估會審核教師在教學、臨床和科研三方面的 表現,而院方則根據評估結果作人事調動或升遷。 未來計劃 鍾教授坦白表示,現階段他沒打算為學院訂定新的計 劃。學院在他上任前已開展了數項大型計劃,他希望這 些在優良基礎上發展的卓越學科或研究領域,能在數年 內有所建樹。「譬如新開 的老人科是跨院跨專業的大 型研究計劃,對人口日漸老化的香港非常重要。」新設 的公共衛生學院可為香港訓練現時極為短缺的醫療管 理、融資和健康教育人才。而中大率先在港倡導的遠程 醫療,可以改善醫療服務的素質。 醫療界良心 大學的醫學院由於獨立於政府架構,又是醫學專業的 權威,在各地都是醫療體制內的有力團體,也是醫療界 的良心所在。而中大醫學院更有一個優點,就是「教師 來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工作背景和經驗,又認識不同 的醫療體制」,可給予政府各方各面的意見。中大醫學 院已就哈佛專家小組向港府提交的分析報告《香港醫護 改 革 — — 為 何 要 改 ? 為 誰而改?》(簡稱《哈佛 報告》),遞交了意見書 (詳見左下角附表)。 醫療規劃 近年暑假’總有一些 報導是關於醫科畢業生未 能覓得公立醫院醫生職 位。這是因為本地醫科生 的學額過多,還是政府的 醫療規劃失誤呢?鍾教授 說:「中大醫 院全體同 人都關注這問題。 療人 力規劃是非常複雜的,亦 難有客觀標準來訂定各地 醫生與人口的比例。醫科 畢業生未能即時給納入醫 當然,政府投資了這麼多金錢在 以致用是很重要的。近年公立醫院醫生 低,醫生的空缺也相應減少了。 與醫院管理 有關:醫管局改善了公立醫療服務,私家 療服務 民的吸引力便相對下降,引致公立醫院的醫生投身私家 醫院或自行執業的情況減少了。小部分醫科畢業生暫時 未能找到工作,只不過是週期性職位空缺未能配合所 致,相信隔不多久 他們都能加入香港的醫療體制,服 務市民。」 矢志到中大教書 鍾教授在愛爾蘭國立大學習醫,畢業後在蘇格蘭實習 一年,旋於八一年返港,在廣華醫院服務,八四年實現 了他當時的目標——加入中大外科學系任講師。他八八 年升任高級講師,九二年晉升教授,九四年獲委任為外 科講座教授。他說:「我回港前已決定到中大教書。(為 甚麼是中大呢?有沒有考慮其他大學呢?)沒有’我喜歡 中大,因為新成立的醫學院會較有生氣。」「生氣」也 意味著忙碌。當年外 學系系主 李國章教授在面試時 坦白告訴鍾教授,雖然聘任條款列明有多少多少假期, 但他會忙得沒空放假。李校長說的是事實,鍾教授自此 每年每月長時間工作,當然也有更多機會體驗與院內同 人合作的樂趣。 齊心合力 鍾教授是內鏡手術的頂尖專家,當院長後仍會維持一 貫的臨床工作和主管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逸夫內鏡中 心,因為能救治病人,給他帶來莫大的滿足感。「也許 是當外科醫生以來所受的訓練,我已習慣在同一時間處 理多重職務。」當院長後的工作量雖然增加了,但也得 到多位副院長和助理院長的支援,分擔院務。他渴望學 院同人能齊心合力,朝共同的目標前進 培養優秀的醫 生。 蔡世彬 中大醫學院對香港醫護改革的意見 (一)歡迎政府繼續改善香港的醫療制度,並 認同《哈佛報告》所提出的眾多關注事項。 (二)政府應重新評估為公眾提供實際上是近乎免 費的醫院服務的政策,並須引入評審 病者經濟能力的機制,以界定誰 應自付醫療費用。 ( 三 ) 教 學 醫 院 、 公 立 醫 院 和 私 營 醫 療 體 系 宜 發 揮 不 同 的 功 能 。 若 彼 此 競 爭 病人,只會導致反效果。 (四)教學醫院除了提供臨床服務外,更要肩負 開 展醫學研究,樹立優良的醫護服務水平,引 進和評估醫療新科技,治療罕見複雜的病 症,以及培訓醫學專才等重任。 (五)基層和醫院的醫護服務應該合併。醫院管理 局和衛生署應重新釐定各自在基層醫護服務 的功能,尤應著重培訓家庭醫生,以及提倡 高水平的基層醫護服務。 (六)反對《哈佛報告》其中的四點建議:合併公營 及私營醫療體系、醫療融資方案、解散醫院 管理局、成立新的政府部門。 (七)支持《哈佛報告》成立醫療政策及經濟研究所 的建議。 中大通訊 3 第一五零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九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