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13

探討「大學整合」專責小組首次會議 本校的探討大學整合專責小組上月二十六日下午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小組成員 來自校內的不同成員類別,可廣泛地為教職員、學生、校友、書院、學院和 校董提供適當的諮詢及聯絡渠道。 專責小組將探討中大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進一步發揮優勢,而不同模式的 院校整合,又可否產生優勢互補,增強效益,為中大創造發展的契機,並使中大能 夠對香港的高等教育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專責小組同意,必須以審慎和嚴肅的態度,探討院校整合的可欲性和可行性, 通過不同的渠道就研討中的議題向大學成員廣泛諮詢,並作出詳盡和理性的分析與 論證;然後向大學校董會建議在各種不同的條件和情況下,中大對院校整合一事, 應採取甚麼態度,和作出怎樣的回應。 專責小組決定今後每個月召開一至兩次會議。 中國文化研究所獲 全國文博考古最佳圖書獎 由中國文化硏究所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釋文》獲選為「二零零一年 全國文博考古最佳圖書」之一。 該評選活動由國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國文物報》首次舉辦, 參選圖書一百九十五種,經該報讀者票選,於十月十八 日公布結果,《殷周金文集成釋文》位列十佳圖書的 第七位。 中國文化研究所表示,該書自出版以來,在 學術界、出版界、讀書群取得極佳口碑,更受到 文博考古學者的歡迎和高度評價。 大學成立光科技研究所及 光電子封裝實驗室 中文大學上月十六日正式成立兩所本地最先進的光科技硏發機構——「光科技 研究所」及「光電子封裝實驗室」,致力發展香港成為亞太區光科技中心。 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工商及科技局(資訊科技及廣播)常任秘書長何宣威 先生和金耀基校長主持。金校長在典禮上表示:「香港中文大學將繼續致力投入光 科技的硏究與開發,促使香港成為亞太區,特別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光電子研發中 心。」他又感謝香港政府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一千六百六十萬元支持中大成立 光電子封裝實驗室。 光電子是將光粒子應用於資料傳送及處理,其組件是語音和數據傳輸以及有線 電視的基礎成分,可降低高容量傳輸的成本。 本校在光電子及有關範疇的教學和硏究成就卓越,並在多個基礎和應用硏究範 圍處於領導地位。本校前校長「光纖之父」高錕教授八十年代在大學致力發展光纖通 訊技術,使中大成為光電子的重點科研機構,現有三十多名光科技教硏專才。一九 九八年以來,有關之教研人員共獲一億四千萬餘元研究撥款。光電子封裝實驗室專 硏光電子組件的封裝及有關技術;由大學撥款成立的光科技硏究所則致力開拓光科 技硏究,培訓人才,以及將硏究技術轉移到工商界。 典禮當日,大學特舉辦「光電子在香港之未來發展」論壇,講者包括高錕教授、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譚宗定先生、香港應用科技硏究院有限公司元件科技副總 裁連智洪先生,以及光科技硏究所候任所長林清隆博士。逾百名從事光科技工業的 人士、學者和硏究人員出席論壇,為香港光電子的發展出謀獻策。 本科生課程吸納異地及運動精英 本校積極拓展招收異地學生入讀本科課程的計劃,以吸納優秀學生,促進文化 交流,為社會培育出色的人才。今年的招生反應非常熱烈,三百多名申請者 來自歐美、日本、新加坡、韓國、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台灣及澳 門等地,而以內地生為數最多;錄取人數倍增至六十八人,為歷年之冠。部分學生 以自費生身分入讀。 由於學制不同,不少異地生 只完成了六年的中學教育,但由 於本校採用靈活學分制,他們可 以即時來港就學,與香港學生一 同上課,無須先修任何預備課 程。校方設有銜接主修課程的科 目,如數學、廣東話、英語等, 讓他們修讀。 另,大學今年續設「運動員 獎學金計劃」,以獎學金形式獎 勵九名入讀本校的優秀運動 員,他們分別在專項游泳、排球、手球、乒乓球、網球及田徑有出色表現。 「運動員獎學金計劃」歡迎會於上月二十二日舉行,出席者包括副校長楊綱凱教 授和體育委員會主席陳啟明教授,以及去年和今年的獲獎學生。 教務長何文匯教授等上月十五日在大學行政樓會議室與「非 本地本科生計劃」的新生會面 清華醫學院的發展及角色 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明哲教授上月出任偉倫訪問教授,與本校醫學院師生 交流,並於十二日在醫學院深造中心逸夫講學堂主持公開講座,講題為「清華 大學醫學院的發展及其在廿一世紀中國所充當的角色」。 陳教授指出,中國第一所醫學院於一八六六年成立,正式開展國內的現代醫學 教育。至二十世紀末,中國的醫學教育仍未達到國際水平。在新世紀,隨著疾病模 式的改變及科技的不斷發展,醫學教育更需與時並進。清華大學於去年十月成立醫 學院,致力培育優秀的醫護人員及研究員,其革新的醫學教育系統,可期為全國醫 學教育發展奠立標準的模式。 大學授權創業板公司 將遙感觀測航攝商品化 本校上月二十二日與衛科創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大學的遙感對地觀測 航攝研究成果,以特許使用的方式,供衛科開發為商品。 該項革新技術由地球信息科學聯合實驗室開發,包括三維地理視像系統軟件及 航攝紅外線香港全境遙感數據庫和照片。實驗室主任林琿教授表示,該數據庫是本 地大學以專用飛機進行遙感對地觀測的首個研究成果,有關資料可應用於城市規 劃、環境保護、污染監察等。該技術轉移由本校硏究及科技事務處促成。 簽約儀式於萬豪酒店舉行,出席者包括副校長楊綱凱教授、林琿教授、衛科執 行董事潘偉先生等。 與微軟合作研究和培訓人才 本校上月七日又與微軟亞洲硏究院簽署科硏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嶄新的科硏項 目。微軟亞洲硏究院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區唯一的科研機構,自九八年成立以來,已 得到百多項專利。本校工科硏究生將到該院實習,參與軟件開發。簽約儀式在香港 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出席者包括副校長楊綱凱教授、工程學院院長程伯中教授和微 軟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張亞勤博士。 新 世 紀 的 中 國 歴 史 學 街 研 討 會 兩岸三地四十多名學者上月十八至二十一日在崇基學院行政樓啟真道會議室, 探討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學,以推動中國歷史學的發展。 與會者大都是近二十年來成長的、最活躍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共提交了三十八 篇論文,回 顧二十世紀 中國歷史學 的成就並瞻 望未來的發 展,也論及 世界歷史學 的最新動態 和中 國與 世 界歷史學互 動的機緣。 「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學:挑戰與思考」研討會由歷史系、中國文化硏究所、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編輯部及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合辦,崇基學院贊助。 漢語專家談香港語文教育 倫敦大學中國語文榮休講座教授裴達禮教授 (Prof. Hugh Baker) 上月出任「香港中 文大學王澤森—新法書院語文教育訪問教授」,並於二十七日在利黃瑤璧樓一 號演講廳,就「人之患」發表他的見解。 裴達禮教授在倫敦大學任教中國語文達三十五 年,又從事有關中國及香港的硏究多年,曾任香港政 府中國語文訓練顧問和英國外交部香港事務顧問。 他指出,語文教師應具靈活變通的能力,並願意 放棄固有的教學規則,因為沒有一種教學法能適合所 有學生。他也贊成香港學生加強學習普通話,以提高 中文讀寫能力,並促進與其他地區人士的交往。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