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19

來之不易 卅二位同人獲長期服務獎 校方二月十七日在大學賓館舉行二零零二年 度長期服務獎頒授典禮,由金耀基校長主持, 表揚三十二位為中大服務了二十五年的同人。 部分得獎者或撰文或寄來照片,讓大家分享他 們的得獎感受和喜悦,本刊謹此致謝。 在港廿五年教研生涯感言 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段樵 一九七七年九月,自台大拿長假一年來中大工商管理學院的企業管 理與人事管理系任教。想不到次年留了下來,而且一留就是廿五年。 回首來時路,甜酸苦辣齊湧心頭,不無茫然之感。但情緒沉澱之 餘,思想結晶:想想這麼多年來,香港的納税人真是待我不薄。 首先,感謝他們給了中大創校先賢這麼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讓先賢 與職工上下胼手胝足地經營出這麼一個美麗的校園,春天滿山的杜鵑花, 秋天亮麗的吐露港。我們一家在一九八零年自九龍搬進崇基博文苑,三年 後再搬到大學宿舍,直至遷出時,在校園住了二十年。先母早年在大陸飽 嘗戰亂流離之苦,嘗謂住處不求寬敞,能遮風蔽雨就已滿足。是以她在中 大校園的日子裡,叮囑我們惜福之餘,常慨嘆這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日 子。內子與兩個小孩也同意;這兒就像台北的陽明山。而在台北,我們是 住不起陽明山的。如今,我仿天天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裡工作。內子與兒女 得空之餘,常常回校倘佯;校園裡面蒼蔥嫩綠,似錦繁花,加上吐露煙 霞,每每令他們回想起一家人一路走來的溫馨日子。 其次,謝謝香港的納税人給予大學教授溫飽有餘的待遇。在教學之 餘,可以將富裕的時間專注在充實自己與任何自選的研究範疇裡。這個條 件,讓我在中大的廿五年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在教研工作的傻勁。這股勁 也許源於早年台灣的教育,強調個人對群體的責任與知識份子對社會的承 擔。我堅信公立大學的教學與研究不僅是為了抽象的「智識進步」,也要回 應具象的「社會需求」。美國的州立大學,尤其是在授田法案下成立的老州 大,莫不以此為其建校宗旨。在中大的教學工作暫且不論,回顧自己這麼 多年來的研究,在地理範圍上不出中、港、台三地,在性質上包括了貿 易、投資、生產力、工業政策與企業問題的研究。研究的聚焦大多從香港 的地區本位,檢視種種現象的本質與成因,以及香港的利益所在。近十年 來,隨著香港製造業活動與北鄰的結合,研究更進一步集中在香港、外資 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上。在二零零二年之前,這是一條孤寂的 路。研究結果不僅是缺少國際學報的發表渠道,也不受本地社會的重視。 幸而不但我有傻勁,院、系中共事多年的同人也打氣支持,自早期起,已 有夥伴加入研究行列,共同努力。結果在此特定領域,出版了超過二十篇 國際學報論文和約二十種中文研究報吿。 二零零二年,尤其是下半年開始,香港與珠江三角洲是一個「整體 經濟區」以及「為了兩地共同的利益,經濟上要更緊密的整合」的看法, 終為政府與社會主流認同:我們的相關研究成果被研究資助局選刊於 《前沿研究》;當香港政府與企業急需實證研究的數據作為決策基礎時, 我們的研究結果居然是少數(如非唯一)能應急的泉源;我們獲工程師兼 企業家胡應湘先生捐款鼓勵,以繼續香港與珠三角經濟整合的研究。資 助數額雖不大,但意義重大。猶憶若干年前他捐款予其母校普林斯頓大 學的研究基金時,本地傳媒問他為何不捐給香港的大學?他答:「我只 捐給卓越的研究。」 當然,實質上説,我只是盡了自己作為本地公立大學教師與研究工 作者的本分。如研究結果對社會、對學界真的有任何貢獻,貢獻也是微 薄的。但在感情上卻不免想起聖經上的一句話:「凡含淚撒種的,必歡 呼收割」(詩篇一二六篇五節),也開始略能理解古人所説「水滴石穿」前 道理。香港納税人給了我廿五年的時間做這些事,謝謝他們! 展望前路,相信在我離開中大的那一天,我可以無愧地對香港納税 人説:「謝謝你們給了我與我的家人這美好的一切。我也盡了一己綿 力,回報了你們。」 ( 後 記 : 週 前 重 看 香 港 電 台 《 傑 出 華 人 系 列 》 介 紹 胡 秀 英 博 士 的 專 輯 , 感 受 良 深 。 她 的 治 學 精 神 與 成 就 是 高 山 仰 止 , 不 敢 企 及 。 但 她 的 一 句 話 : 「 我 吃 哈 佛 的 飯 , 做 香 港 的 事 」 , 令 我 動 容 之 餘 , 终 能 撰 成 此 文 向 校訊交稿。) 廿五年隨筆 地理與資源營理學系林健枝 自七七年加入中大至今,已有廿五載。回首 過往,點滴在心頭,憶起難忘二三事。 猶記當年,初入中大,校園如此多嬌,山明 水秀。當時地理系的辦公室分別位於聯合書 院與崇基學院,常常要追趕校車,穿梭兩 院,好不辛苦。暑天時,常與幾位不同系的 老師到范克廉樓旁的泳池暢泳,泳後共進晚 膳,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交流不同學科領域 的知識,彼此沒有系別、院別的隔膜。 當火車還是用柴油作燃料時,今日火車 站旁的公共汽車站仍是供人划艇的地方,地 理系師生曾於此泛舟吐露。夕陽璀 璨,吐露扁舟點點,此景令我回味 至今。 今日中大校園優美依舊,栽花 種樹,細心澆灌,作育英才,人傑 地靈;而地理系已易名為地理與資 源管理學系,長據王福元樓,員生 不再需要慌忙穿梭書院間。當年泳 伴,現今大都已身居要職,各有各 忙。學生人數多了,師生聚首卻少 了。依窗外望,今昔交疊,細嚼情 味,寄語將來…… 地理系八十年-代初一次春節聚餐。我站在左二。 愉快的人生旅程 新亞書院學生宿舍林少冰 每當我收到或看到與畢業生的合照 時,高興之餘,亦感覺時光飛逝。年復一 年,靜悄悄地已在大學渡過了二十五個寒 暑。在這段日子裡見到許多學生完成學 業,投身工作,服務社會。偶然談起,念 及他們取得的成就,更覺得高興。我慶幸 自己能夠在中大這個大家庭工作,這裡的 日子是愉快而充實的。 經濟學系宋恩榮 保安組鄭增聲 物業管理處侯添友 3 第二一九期 二零零三年四月四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