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19

Information in this section can only  be accessed with CWEM password .  若要瀏覽本部分的資料, 請須輸入 中大校園電子郵件密碼 。 Information in this section can only  be accessed with CWEM password .   若要瀏覽本部分的資料, 請須輸 入 中大校園電子郵件密碼 。 四十年來的中大 金耀基 香 港中文大學今年是成立四十周年。中大四 十年的歷史是一間中國人創辦的大學,由 誕生而成長而茁壯而騰飛的故事。這個故 事與香港四十年來由一殖民城市成功地轉化為一個 國際都會的偉大故事是同步展開的。 中文大學誕生於一九六三年,它由新亞、崇基、 聯合三所書院整合而成為一間中國人社會前之未有 的書院制的現代大學。創校校長李卓敏先生是一位 有濃厚中國意識和深刻國際眼光與襟懷的學者。他 主張「結合傳統與現代,融合中國與西方」以為中大 學術發展的路向,在他就職的演説中,更一而再、 再而三提出立足香港,面向全球,以建立 中大為一國際性學府為目標。值得一提的 是,中大一開始即推行中英雙語文政策, 在英國殖民地時代,這絕不是一件理所當 然的事,而這個雙語文政策顯然大有益於 中大在高敎全球化中的發展與競爭。 中大在一九六六年成立研究院,這是 香港高等敎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清楚 標示了中大在立校之初就決定要成為一間 研究型的大學,把研究與敎學放在同等重 要的位置。四十年來中大在百年樹人,培 植人才之外,在創造知識,發展知識與應用知識上 不遺餘力,此中大所以能在國際上聲譽鵲起,而在 高唱「知識經濟」的今天,中大一早的自我定位最能 見出中大前賢們的遠見與抱負。 四十年來,中文大學的成長與發展,也許最容易 從它的校園建設看出來,原來馬料水的濯濯荒山, 已變為擁有一百三十多幢建築,依山傍海,氣象萬 千的壯麗校園。三月時分,一樹樹的紫荊, 一叢叢 的杜鵑,奼紫嫣紅,香港沒有那裡比中大有更濃的 春的信息。中大已是一個宜人宜鳥宜魚宜萬千樹木 崢嶸競秀的緣色校園,人文與自然相擁相抱,渾然 無間矣。在海之濱崇基學院的「未圓湖」,靈秀清 麗,與北大的「未名 湖」,南北遙遙呼應, 而山之巔新亞書院新 建的「天人合一亭」, 坐看馬鞍山之雄奇, 八仙嶺之玄美,已悠 然忘情,而亭之一泓 清水與吐露港之海色 接成一線,人天相感 相應,天人合一之境 豁然而出。我美之日 「香港第二景」,誰曰 不宜?四十年來中大 的校園,篳路藍縷,經之營之,在無數訪校的國際學 人口中,已被讃為世界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了。 在氣象萬千的壯麗校園裡,四十年來中大在制度 的建構上,在人才的培育上,在學術的研究上,才真 正是中大的發展與成就。今天,中大已擁有四所書 院,一個研究院,七個學院,六十一個學系,一個龐 大的圖書館系統,以及近百個研究所,研究中心,實 驗室,巍巍然形成一間研究型綜合大學的大格局。創 校之初,中大只有一千六百多個學生,現在已增至一 萬五千人,其中九千本科生,六千研究生,今屆畢業 生就有五千二百八十七人。到今日為止,中大的畢業 生已近七萬之數。我要驕傲地指出,樹木樹人,中大 的校友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都有十分傑出的表現。在學 術、敎育、金融、商業、政治行政、文藝音樂、新聞 傳播等各界無不人才濟濟,頭角崢嶸。簡單説,在香 港由一殖民地城市轉化為一國際都會的過程中,七萬 個中大校友提供了巨大的創造發展的動力。今日今 時,中大也已成為一間名實相符的國際性大學,在不 少敎研領域,我們已取得了國際性的肯定與聲譽,一 個顯明的例子是,中大的 MBA 在二零零二年八月被 Asia, Inc. 評為亞洲第一, EMBA 亦為倫敦的 Financial Times 評為亞洲第一,在世界居第二十位。四十年來, 中大師生的奮力精進,日新又新,使中大已經無愧地 躋身於世界大學之前列。 中文大學四十年來, 一步一腳印,一階段,一 台階;層層上升,從二十 世紀跨進了二十一世紀。 有所守,也有所變,中大 刻刻在求新,求發展。漫 漫四十年,中大人一直在 走一條中大的卓越之路。 中大念茲在茲,用心用力 最多的是一間現代大學的 制度的建構,其核心問 題,即是大學的「治理」體 制。大學校長個人的理念與風格固然會影響大學, 但一間現代大學的作為與格調卻決之於大學之治理 體制。中大四十年來對治理體制之建立一直在自我 審省中不斷自我完善。中大的治理體制無疑有中大 自己的特性,但卻完全具有現代型大學的共通品 質,就犖犖大者言,中大對「大學自主」與「學術自 由」這二點是從不含糊的,它們是中大治理體制中的 天綱地柱。當然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不能不同時重 社會的責任與學術的責任。中大的一切作為,如對 敎學素質、研究素質的保證,均有具體機制,尤其 是敎師的聘用、升遷、獎懲都循遵一套透明與客觀 的程序。中大多年來任何一位敎師的延 聘,莫不是通過嚴格的國際選拔的途徑。 在這裡,我想指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 還,中大已完全可以與英美傑出的大學競 奪人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大 能夠提供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薪資與研究環 境。在過去二十年,大學敎師的待遇可稱 優厚,不過它在香港言,比之中學、小學 敎師的待遇並不偏高,比之私營機構或專 業(律師、醫師)也不偏高,比之政府公務 員的待遇更是絕不偏高,但它在國際上卻 使大學有競爭優勢,這是過去二十年香港的大學的 素質突飛猛進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疑問,中大之 得以有大發展,講到底是得力於香港政府與社會的 奧援。中大是一所公立大學,資源主要來自政府的 調撥,而中大自創校以來始終受到香港社會的慷慨 捐助,歷屆大學校董會與書院董事會諸君子對大學 之督導與支持更是不遺餘力,從這一點最能體認到 中大四十年之大發展與香港這個偉大城市是密不可 分的。 從一九六三到二零零三年,中大與香港同步走了 四十年。這四十年,不止是中大的升起,香港的升 起,也是亞洲的升起,錢穆先生創辦的「新亞」即是 指新的亞洲。無可諱言,香港目前經濟不濟,財赤 嚴峻,而中大亦面臨重大的預算削減。此日此時, 中大人與香港人可説是風雨同路。誠然,我們不可 低估形勢之艱難,但我們也絕不可自失信心。作為 一個城市,香港整體現代化的制度力在全球化的挑 戰中自具有難以取代的優勢;作為一間大學,中大 更擁有厚積待發的上升力量。我們沒有理由不能克 服眼前的困難;沒有理由不能應接面對的挑戰。四 十年來,香港建構一個亞洲偉大城市的工程,不會 停止;中大建構一間亞洲偉大學府的工程,不容停 止。中大人與香港人一定會在風雨同路中,走出一 個朗朗晴日,走出一片藍藍新天。(原載於《明報》三 月二十日) 金耀基校長和 大學校董會主 席利漢釗博士 (左)二月二十 三日參與中大 慈善健步行, 在「香港第二 景」留影。 P e r s o n a l i a‧ 人事動態 ‧P e r s o n a l i a‧ 人事動 態 • Pe r s ona l i a‧人事動態‧Pe r s ona l ia •人事 動態‧ P e r s o n a l i a‧ 人 事動態 5 第二一九期 二零零三年四月四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