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48

《電子快訊》摘要 請上網( ht tp :// www . cuhk . edu . hk / enews /) 查閲詳細報導。 第1.7期 中大破解人腦長期記憶之謎 中大的研究人員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 及康乃爾大學合作,解開了一個長期懸而未 解的謎團——人腦如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 期記憶,關鍵在於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 因素( 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BDNF )的 蛋白質。研究結果刊於十月十五日出版的國 際權威雜誌《科學》。 諾貝爾獎得獎 人剖析哥倫比 亞號穿梭機失 事原因 美國太空穿 梭機哥倫比亞號 去年返回地球途 中突然解體,令 全球震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兼該次意 外調查委員會成員 Prof . Douglas D . Osheroff 十月 八日到訪中大,在講座上公開意外原因。 中大生勇奪雅 典傷殘人士奧 運金牌 聯 合 書 院 社會工作學系一 年級學生劉恩 賜,於二零零四 年雅典傷殘人士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硬地滾 球金牌。 第1.8期 校長致師生公開信(關於三三四學制改革) 各位同事,各位同學: 教統局今日(十月二十日)就高中及大學學制改革發表諮詢文件,建議香港朝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的學 制發展。香港中文大學自成立之始至九十年代初,一直實行四年本科學制;是以校方對政府提出的改革建議,表 示極度歡迎,將會全力支持,並認為新制極有利於提高整體教育質素,符合香港的長遠利益。 高中及大學學制的改革,過去十多二十年間曾在校內校外多番討論。校方的立場是,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制 度,有助解決現時中學課程與預科課程割裂脱節及偏重考試的弊病。在新學制下,高中生毋須在短短三年內應付 兩個重要的公開考試,得以減輕壓力,整個學習過程亦更為連貫,學習內容也更為豐富和多樣化。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均採用六年中學,四年大學的教育制度,如果香港與之看齊,則更容易與內地和海外的大學接 軌。外地學生來港修讀或交流,會更加方便,本地學生也會有更多機會赴內地或海外當交換生。我們大力倡議的 校園國際化和求學自由行,可因此而得益,香港要成為區內高等教育的樞紐,也可望加快實現。 最重要的是,四年制給予大學更大的空間和靈活性,去設計通識與專才並重的課程和非形式教育,為學生提供全 人培訓。由於中大實行靈活學分制,更容易適應學制改變。我們的職責不單止是增進學生的知識,更要啟廸他們 的心思,激發他們的志氣,讓他們與時俱進,懂得適應瞬息萬變的知識型社會,應付全球化的挑戰。 基於相同的原因,我們也支持在高中進一步推展通識教育,使之成為核心課程之一,並會考慮將此科列為大學入 學條件,相信有助於擴闊高中的課程範圍,培育具有廣泛興趣而又懂得獨立思考的學生。我校不少教師積極參與 發展這門課程,冀能為改制作更好的準備。 至於改制後大學學費應否增加,我們認為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課題,應該獨立處理。要知道中大於一九九四年按政 府要求由四年制全面改為三年制,也未曾因而調整學費。 我們贊成「成本分擔」這個原則,但社會對此的共識,是學生應繳付教育成本的一個固定百分比。經濟復甦情況 下,政府應按未來的財政狀況增加教育投資,調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撥款額,以解決大學學制延長一年的經 費問題。我們會與各方緊密合作,全面探討各種可行方法,令四年學制盡快再次成為事實。 我知道大家都關心學制改革。我們將會繼續與教資會、教統局及本地大學深入商討,促使新學制得以盡快實施。 我相信,大學盡早回復四年制是中大教職員生和校友的共同願望,教育界或有部分人士未作好充分準備,我們應 牽頭協助。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去達成我們的願望。 校長 劉遵義 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日 第1.9期 邀大師加盟,弘華夏文化 中文大學最近禮聘四位人文學科、中國語言及文化的權威學者出任講座教授, 為中大推動中國文化的新動力。他們分別為李歐梵、科大衛、張洪年和王士元。 多角度推廣中國藝術及文化 中大文物館由即日起至明年二月二十 舉行「松漠風華——契丹藝術與文化」展覽, 展現了遼代創建者契丹族在藝術和文化方面 的獨特成就。連同剛結束的「薪火英華:二十 世紀景德鎮瓷藝回顧」,以及去年初舉辦的 「合璧聯珠——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該館 在年半內,已舉辦了三個重點展覽,旨在從 不同角度推廣中國藝術及弘揚中華文化。 中大生於全國知識 大賽挫北大清華 中大生於十月十 五日在北京舉行的「第 三屆海峽兩岸知識大 賽」中,擊敗多所全國 著名大學,榮獲二等 獎。 中大國際商業硏究 全球排行第四 中 文 大 學 在 國 際 商 業 學 術 期 刊 之 國 際 商 業 研 究 排 行 榜中名列全球第四,為亞洲大學之首。 1 第二四八期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四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