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66

「學生事務專業化 是我的最大心願」 ——新任學生事務處處長梁天明博士 「學生事務的範疇很大,若有一套全面的培訓基礎,從 事學生事務的同事能更清晰自己的工作和未來的路向。我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每位同事也持有相關的專業學 位。」 播 種 推行學生事務專業化是一條漫長的 道路,梁天明博士説他現在做的只是播 種的工作。他表示,北美的大學已開設 有關學生事務的學士、碩士,甚至博士 學位課程,而內地及香港則沒有這類課 程。他認為學生事務「絕對有需要」走 向專業化,令這方面的工作者能更清楚 學生發展及其核心工作範圍。這也是他 全職投身敎育界的重要原因。 梁 博 士 在 美 國 取 得 心 理 學 博 士學 位,曾在大學擔任學生輔導的工作。後 來在加拿大一間跨國心理顧問公司出任 亞洲區董事,留在亞洲的時間多了,使 他有機會接觸中文大學。過去幾年,他 曾參與中大的培訓工作,令他更了解中 大。現在當了學生事務處處長,梁博士 有意率先在中文大學推行學生事務專業 化。他表示本月召開的討論會,會邀請 四所書院負責學生事務的同事參與,聽 取他們對學生事務專業化的意見,謀求 共識。梁博士更期望日後能邀請內地生 參與,吸收他們的意見,令學生事務能 暢順地走向專業化。 上任以來,梁博士覺得中文大學的 人情味濃厚。比較他以往接觸的大學, 中大特別之處在於敎師都很熱心參與學 校事務,而且除了專注學術敎硏外,也 會參與行政工作。梁博士説:「我很喜 歡中大這種做法,因為敎授接觸學生的 機會總比行政人員多,會更清楚同學的 需要。據我了解,有些行政部門根本不 會 接 觸 到 學 生 , 與 學 生 會 完 全 沒 有來 往。敎授參與委員會的工作,大學便能 更有效地了解同學的需要和他們關心的 問題。」 溝通 梁博士指出,學生有一個誤解,就 是以為學校不關心他們的意見,沒有與 他們溝通。他解釋説:「其實校長和副 校長每年會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時間與學 生見面。例如,校長與四所書院的同學 夜話,到宿舍了解宿生的情況,又或是 到文化廣場與同學接觸。我覺得中大的 行政部門和學術部門與學生的溝通已比 很 多 大 學 為 多 。 」 梁 博 士 希 望 學 生明 白,要改變大學某些制度涉及很多不同 單位和部門的合作,需時較長。學生在 學的幾年內可能看不到重大的轉變,這 便 令 他 們 誤 以 為 校 方 聽 不 到 他 們 的聲 音。其實,校方一直汲取學生的意見, 配合學生的需要。 近 期 很 多 學 生 關 注 中 文 大 學 國際 化。梁博士表示,他很歡迎大學國際化 的方向。「大學的英文是 u n i v e r s i t y , 是從『宇宙』的英文 u n i v e r s e 而來的。 意思是我們必須看得闊、看得遠。如果 一所大學只著重本地,便不能與國際接 軌,它的學術地位一定不高,學生將來 無論是繼續升學或找工作都會吃虧。所 以,對我來説,大學國際化是一件理所 當然的事。」 梁博士補充説:「另一個值得探討 的問題就是,很多同學都保持沉默,他 們 有 些 甚 麼 意 見 ? 收 集 更 多 同 學 的意 見,也是我們需要拓展的工作。」他是 傾向主動收集意見的,學生事務處正硏 究怎樣透過不通的渠道直接了解學生的 立場。例如與宿生會和硏究院的學生傾 談,透過網絡和電郵發放消息,或進行 問卷調查等。這些互動的方法,既可幫 助學生了解大學的政策,也可讓大學澄 清學生與校方之間的誤會。 交 流 為配合國際化的發展,今年大學逐漸 增收非本地生,來自內地及海外的學生 有很多。學生事務處亦增加了一項新服 務——國際及內地學生組( I n t e r na t i onal and Mainland Students U n i t ) 。 梁博士 表示,這個單位會幫助外來的學生去適 應及融入香港社會,而由於各地學生的 文化背景不同,學生事務處還計劃透過 這個單位去建立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 讓外地、內地和本地學生去明白、了解 及欣賞彼此的文化。另外,大學今年亦 成 立 了 國 際 生 舍 堂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H o u s e ) ,每一個住宿單位都會有外地、 內地和本地學生。梁博士表示,這樣的 安排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他強調 説:「據我所知,中大是第一所大學有這 樣的國際宿舍。」 心 得 梁博士曾在不同的機搆工作,經驗 豐富。他從大學學生心理輔導的工作轉 到 私 營 機 構 擔 任 董 事 , 其 後 更 自 設公 司,輾轉又回到大學工作。他坦言,期 間最大的得益是吸收了私營機搆靈活的 管理方式。他出掌學生事務處後也有採 用,例如邀請中層人員參與決策,使他 們更了解部門的運作。 另外,梁博士逢星期日在新城電台主 持家長節目,大談「湊仔經」,七年下 來,令他體會到無論在家中或是在辦公 室 , 「 讚 賞 和 鼓 勵 總 比 懲 罰 和 責 罵有 效」。他透過電台節目發現耐性和包容的 重要,父母不能苛求子女完美,同樣地他 也不能要求同事做事完美,每個人也要從 錯誤中學習。梁博士笑著説,他的電台工 作提醒了他怎樣做好現在的工作。 大學的工作以外,梁博士星期日也 要到電台主持節目,他究竟累不累?他 答:「我可能會疲倦,但我不會厭倦。 現在的工作全都是有意義的,而我又享 受當中的樂趣。我很難想像不工作的那 —天 ,會是怎樣過的!」 葉 昭 彤 (學生記者•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 中大通訊 CUHK NEWSLETTER 網址 websit e http: / /www. cuhk.edu.hk/i so/ 1. 本刊逢四日及十九日出版。 2. 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中大通訊》編輯部(電 話 2609 8584/2609 8681 ,傳真 2603 6864, 電郵 pub2@uab.msmail. cuhk.edu.hk )。 3. 投稿者須附真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 4. 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 明。 5. 本刊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校方或本刊立 場。 6. 所有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7. 本刊每期發行三千九百份,免費供校內教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 地教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本刊查詢。 1. The Newsletter is published on the 4th and 19th of each month. 2. A l l contribut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be sent to the Editor, CUHK Newsletter, Information Services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l. 2609 8584/2609 8681; fax. 2603 6864; e-mail pub2@uab.msmail.cuhk. edu.hk ). 3. Contributions should bear the writer's name and contact telephone number, and may be published under pseudonyms. No anonymous letters will be published. 4. Th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contributions and to edit all articles without notice for reasons of clarity, length, or grammar.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have their articles amended should indicate clearly in writing. 5.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CUHK Newslett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or the Editor. 6. No part of this newsletter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the Editor. 7. This publication has a circulation of 3,900 and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staffmembers of CUHK. Copies are also sent to lo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Those who wish to be included on the mailing list please contact the Newsletter direct. 截稿日期 Deadlines for Contributions 期 數 Issue no.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截 稿 日 期 Deadline for contributions 267 4.11.2004 20.10.2005 268 19.11.2005 4.11.2005 269 4.12.2005 21.11.2005 270 19.12.2005 5.12.2005 271 4.1.2006 15.12.2005 272 19.1.2006 4.1.2006 273 19.2.2006 6.2.2006 274 4.3.2006 16.2.2006 275 19.3.2006 6.3.2006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出版 編輯:左冠輝 助理編輯:陳思祥 陳偉珠 蔡世彬(執行)製作:梅潔媚 Published by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itor : Chor Koon Fai Assistant Editors : Florence Chan, Piera Chen, Lawrence Choi (Executive) Graphic Designer : May Mui 印刷:新輝印務有限公司 Printing: Sunshine Press Ltd. 3 第二六六期 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