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370

2 No. 370, 4.1.2011 來 到 新 亞 國 術 會 的會室,有如踏進 一間小武館,懸着烏 木刻金字的牌匾,當年 的新亞校董張威麟手書 「新亞國術會」五個大字, 圓渾沉實。裏面有龍頭、獅頭、木人樁、各式兵器,還有 武林秘笈─各種功夫書刊。會室外面新亞樂群館外的 廣場,十來個紅衣黑褲紥黃腰帶的武者,在泛光燈下拖着 長長的影子,或掄刀,或舞棍,或扎紅纓槍。在一眾紅衣 人中,一個黑衣者格外顯眼,他是新亞國術會教練 鄺祖賢。 「我早在1979年就隨我師父李冠雄來中大教拳。」鄺師 傅說。七十年代末,李小龍掀起的中國功夫熱還未退燒。 「那個年代學功夫的人很多,師父是蔡李佛名師,在國術 界很有名氣,一招生學生就蜂擁而至,七八十人來學,外邊 整條路滿是人。師父就找幾個資深弟子來當助教,我是其 中之一。那時候我已隨他習武五六年。」 李冠雄師傅在九十年代初移民美國,鄺師傅就接替他擔 任國術會教練。今時今日,年代不同了,學生活動多,娛樂 選擇多,中國功夫也沒有以前的新鮮感,七八十人一起練 拳的盛況不復再現。 鄺師傅說:「每年主席都會想想怎樣招收更多學員,也會 想一些噱頭吸引他們,比如你學到一定程度,就教你飛筷 子。」沒錯,就是電視上見過拿筷子當飛鏢擲的本領。原 來鄺師傅以前是全職的功夫表演者,曾在海洋公園表演 醒獅、拳術,另加他稱為「觀賞性」的硬氣功表演,如赤腳 踩利刀、喉嚨碎利箭等,飛筷子是其中之一。 不過,除了飛筷子外,他不主張這裏的學生學這種表演式 的硬氣功,因為始終有危險性。而飛筷子也要先把拳練好 才會教。他解釋:「如果沒有力量,拿起筷子手都不夠力, 沒有速度是做不來的,教你只會令你弄傷手。」 金髮碧眼的瑞典交換生艾卯迪( 右 )(Thor-Amadeus Morillas)也是國術學會會員,隨鄺師傅學武已有三個月。 他說:「我以前從沒接觸過中國武術,但常看功夫電影和 漫畫,一直嚮往,趁着這個學期來中大交流,就來參加武 術班,覺得很好玩。」 除了學生外,參加國術會的還有教職員,包括剛剛在大豆 研究獲取重要突破的林漢明教授( 頁3,圖左 )。林教授說, 當初路過看見國術會的學員練習兵器和舞獅,覺得很有 趣,就去問鄺師傅:「一個很久沒有運動的人可以來練武 嗎?」鄺師傅回答,任何人都歡迎,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 程度按部就班練習。 林教授覺得練武是強身健體和消除壓力的好方法。「習武 後,我在兩年間減掉了二十磅。練武的時間也是我與女兒 同度的親子時光。」原來林教授的女兒昕嵐( 頁3,圖右 )五 歲時曾患重病,所以林教授希望她能習武強身。有一次他 回家把所學的功夫打給女兒看,小昕嵐很喜歡並跟着模 仿。林教授就請鄺師傅收她為徒,昕嵐於是成為國術會最 年輕的學員,每次都與林教授一同練習。 鄺師傅從七十年代末當助教至今,已在新亞國術會教了三 十年。他說教拳的目的是為推廣蔡李佛。「現在葉問的電 影上演,人人都知道詠春是甚麼,但不是武林中人,大概不 知道甚麼是蔡李佛。」至於教拳最開心的事,他說是見到 學生在比賽中得獎。「我常對徒弟說,要找一套自己喜歡 的拳或兵器,學上手以後,能強身健體,也可以出外表演和 比賽。」 Kung Fu Fighting in New Asia 我武維揚 — 新亞國術會 至於鄺師傅自己,最喜歡的是一套名叫「混合槍」的槍 法,但這套槍法卻不是蔡李佛的。原來他的師父李冠雄 師傅當年拍過部電影,認識了武打明星石堅。石堅把 幾套北派功夫教給李師傅,這套混合槍就是其中之一。 「我一學就很喜歡,後來出去參加比賽,連續拿了三屆槍 術冠軍。」 武俠小說的主角總是有一兩下絕招。問到鄺師傅的絕招 是甚麼,他答:「功夫沒有絕招,勤練就是絕招。不練習 甚麼絕招都沒用。」功夫如是,學習和研究不也是同樣道 理嗎? 新亞國術會會室一角放了李冠雄師傅的遺照,鄺師傅每次 來到都恭敬地點上清香一炷。這叫不忘本,很中國。這裏 教的除了搏擊之術外,還有傳統。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