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495

02 # 4 9 5 | 0 4 . 0 4 . 2 0 1 7 校課程互補之法,終歸承認應試為本的教育未能啓發學生 思維。2013年,他成立教育慈善團體鳳凰智匯,領導學生研 磨管理理論和實踐,透過學習和義務工作,促進學生個人成 長。「鳳凰」靈感來自中大校徽的紫金色鳳凰,取其遇強愈 強,浴火重生的頑強生命力。 這位聲名大噪的「商業實戰教育家」,最近把教育重點再次 轉移。「參與教學十多年,我發覺大家漸漸變得功利了,大一 學生滿腦子緊張的是如何求職上位。我就想,不如把全人教 育的理念提前一點,在高小和初中開始。我設立教育中心,口 號是『求學不只求分數』,用補習提升成績做餌,滲進通識教 育。教的是中英語,但當的是人生導師。我聚集不少叔伯輩 退休教授,各展所長,教歷史、 西方文化、法律入門。做老師 的KPI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啓導學生的人生。」 和李德偉一樣,許奕暉唸書如集郵。「我每讀一個學科,為 的是學習其思想模式,不讓自己鎖定在單一範疇。」他別名 凌羽一,是父親當年寫影評的筆名,是「0與1」的諧音,意指 如羽化飛翔,跨越知識的樊籬,游走於虛與實、理論與實踐 之間。李德偉亦有他的解讀:「0與1的中間點,如何界定?那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維度。為了方便,我們把知識劃分 割切,但應對人生,則須把知識融匯貫通。希望中大可以把 學識變成生活的智慧,不會教而不育,因為『育』是包含成 長的。」 文/資訊處盧惠玉 期交流課程的最低要求是3.0,但崇基學院竟破格選了他,還 給予資助,讓他能到加州大學栢克萊分校進行學術交流。「成 就一件事,不單靠自身能力,還要看身邊有沒有支持;這兒的 老師和校園生活都讓我感受到關懷。後來我熬過來了,重拾 讀書的興趣和觸角。如果當日沒有人給我機會和鼓舞,相信今 日我還會停留在谷底。」 本科畢業後,他在香港大學唸了語言學碩士,再回中大唸了 EMBA,並以4.0全A的成績畢業。後來還修畢英國布里斯託 大學的教育博士。「中大給我印象最深,它不走極端精英主 義,不會因追求排名而放棄在某些課程投放資源。教育對我 的影響至為深遠,我也希望在這方面出力。」他的事業發展 也漸漸由市場推廣、商務策略顧問轉移到教育,除了曾在本 港多間大專院校任教商學課程,也從事企業培訓。 兼容並蓄 學以育人 許奕暉自小便好為人師,從中文小學升上喇沙書院,中一英 文默書學期平均分得零分,要上輔導班。中四算是趕上了,成 為文商科全級第一名,便已大着膽子教中三的學弟。「教學 是相長的,通過向人解說,會把模糊的概念釐清。我把教育 當成藝術,面對不同性格和程度的學生,構思不同的方法。 同一個『左右圈理論』,說上百千次,每次仍覺新鮮。我強調 的是在崇尚功能的商業學科裏滲入社會責任感,不要教學 生只顧賺錢。」他也當過補習中心老師,積極尋求補習與學 中大自2004年推出畢業生捐款計劃,至今得到近萬名畢 業生支持,籌得款項逾四百萬元,所有捐款將用以支持 旨在促進學生個人成長的I ‧ CARE博群計劃,以表對母 校感恩之心。 五度畢業 五度捐款 捐款人之中,不乏「多屆」畢業生,即在此修讀了不止一個課 程的校友;1984年會計系畢業的 李德偉 (左)是表表者,他 隨後孜孜不倦,除了在中大完成了另外四個課程—行政人 員工商管理碩士(2006)、日本研究文學碩士(2009)、可持 續旅遊社會科學碩士(2010)和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 士(2013)外,現又於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法學博士。五度於 中大畢業,也五度捐款支持母校。 「當年我向政府借貸,得到獎助學金,負擔大學本科的費 用。社會栽培了我,我回報社會,天經地義。」李德偉說。他 對中大本科強調通識教育,感受最深。「從參加迎新營開始, 已接觸各種社會國家議題,營內認識的組爸組媽,在學期間 大家一直保持聯絡,到現在還是朋友。」 如果單憑李德偉三十年內修讀六個學位便認定他是野心勃 勃的事業型人物,那就錯了。他曾是日資健康器材公司的董 事,「成功人士」固然當之無愧,但他早在四十三歲便開始退 而不休,全情投入義務工作,並不斷進修。增值非為事業,而 是為了更好服務社會。 捨棄高職 往山裏行 李德偉坦言八十年代進大學的,都拿到一張頗有力的「社會 入場券」,經濟較早穩妥,「如果多做十年才退休,錢當然會 更多,但精力已不比壯年。」他2009年起參與無止橋慈善基 金活動,每年隨隊往雲南、甘肅、四川等省的貧困地區,建橋 修路,助建抗震的夯土房屋,又參與幫助山區兒童就學的麥 田計劃,2012年起更長駐四川綿陽市,負責香港童軍於當地 的青少年素質訓練計劃。長期在山區工作,負重物行險路, 身體鍛鍊得甚為硬朗。 四年前接受報章訪問,李德偉說積蓄已花得七七八八,現在 呢?「可說已經用盡了。也曾想過再工作,然而志願工作一宗 接一宗,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復出』。」在退休保險廣告氾濫 的年代,他難得的樂觀。他手握的學歷,文商社法醫,涉獵之 廣,是刻意安排。「人不但需要不斷學習,更要學得廣博,看 事物才會有多元角度,才夠包容。我從事青少年訓練,更需要 身體力行,樹立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榜樣。」他傍身的還有 獨木舟、康樂管理、繩網、急救等證書和教練資歷,的士、巴 士、導遊等各種牌照。「年齡關係,現在找份全職不易,但當 個兼職教練、公司醫生,或業餘翻譯,維持簡樸生活絕無問 題。」他打趣說,世界若再有大戰,倖存者也許就是他了。安 全感不是來自銀行存款,而是來自實力;滿足感非來自物質 享受,而是來自服務匱乏者,幫助年輕人成長。 破格獲選 脫蛹成蝶 2005年工商管理學院畢業的 許奕暉 (右),與李德偉年齡相 差約二十載,但在中大的歲月不比師兄少。他自豪說自己尚在 母腹已是中大人,蓋因母親是中大圖書館職員。「中大就如我 的家。我讀幼稚園時,跟爸爸來這兒接媽媽下班,邊等邊在 校園寫生。父親是中大校友,妹妹也是。本科畢業那年代,捐 款計劃剛開始,我覺得豐富大學生的生活很有意思。」 許奕暉初進大學時,適逢人生遇到一些挫折,患上抑鬱躁狂 症,整整一個學期不能專心讀書,GPA只得2.83。申請參加暑 李德偉 許奕暉 唯有讀書高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