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人工智能:教育 「學生能學到有關人工智能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更希望培 養他們對此科目的興趣,日後會主動探究相關課題。」趙教 授說。「我們希望幫助學生在人工智能時代立身處世,以致 他們即使不會在這方面進修,也能與機器共生,不至如現今 不少人一樣對智能科技焦慮不安。」 新課程的其中一環,正是教導學生留意人工智能對就業巿場 的衝擊。如趙教授和黃教授所言,人工智能難免會淘汰某些工 種,但它亦能代人類處理各式各樣的雜務,讓我們專心發揮創 意。而終有一日,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人工智能,情況 就像今時今日要在職場求生,不免要對資訊科技有一定認識。 趙教授指,課程正可助學生為這個工作新常態做好準備。 「以音樂為例,如今虛擬作曲家成行成市,人類的價值,就在 於我們能推陳出新而機器不能。故此同學若想從事音樂製作, 就要努力學習創新。」對人工智能時代下人類在藝術界的角 色,趙教授與其他學者的研判不謀而合。誠如黃教授所言, 這正可令大眾明白創意、人文關懷等特質之可貴,一改社會 長年對培養這些品性的漠視。 有人可能會問:人工智能牽涉複雜的數理概念,是否適合初中 學生研習?趙教授反而認為,人工智能的起步點只會越來越早。 「人工智能成為小學教育一環,我相信只是時間問題。有些國 家已將人工智能教育推展至幼稚園,好讓學生熟習開發和使 用人工智能所講求的思維。」趙教授說。「我們在談的是基 礎教育,學生在這個階段當然不可能對人工智能瞭如指掌。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按部就班,在他們經已從電腦、數學、社 會等現有科目學到的知識上,加入相關的人工智能概念。」 我們還該為孩子做甚麼? 前文提及數碼素養(d i g i t a l literacy)的重要,說的除了是要熟知數碼科技本身,還要對 其倫理意義有所反思。誠然,要為人工智能大時代作好準備, 我們就不能對其種種道德問題避而不談。在中大,人工智 能:系統與科技課程的其中一門必修科便會談到人工智能的 倫理,而哲學系亦有探討此課題的科目。同理,數據科學與 政策研究課程一直鼓勵學生在認識各種數據科技的同時,通 過實例思考它們的道德意涵。 「科技講求的不應只是速度和表現。智慧城巿的利弊何在?監 控城市又是怎樣演變出來?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都有機會 探討。」黃教授說。 而雖然這些議題頗為沉重,但及早讓孩子面對它們也不為過。 我們一直在談的初中人工智能課程正正鼓勵學生根據身邊的 事例,推而廣之,探討無人車和機器偏見等全世界都在面對 的問題。 話雖如此,在香港接受過教育的人都會知道,傳統課程中有 關倫理的討論總是草草帶過,畢竟那不是常常會在測驗考試 中出現的題目。如今一眾學者銳意將倫理引入人工智能教育, 他們又可怎樣避免重蹈覆轍?趙教授說,雖然他們的課程並 不附帶考核,但其設計還是能令師生多花時間在倫理課題。 「除了在課程後段加入專門章節、讓學生綜覽人工智能引起的 道德議題,我們亦在其它章節加插倫理討論環節,讓師生探 討與章節主題相關的道德問題。」教授解釋。「為了帶出人 工智能的倫理意義,我們在課程設計上確實花了不少心思。」 我們希望幫助學生在人 工智能時代立身處世, 與機器共生,不至如現 今不少人一樣對智能科 技焦慮不安。 趙建豐教授 課程與教學學系 34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