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處   4.4.2012

395

Prof. Simon N. Haines與學生
英文系學生在中國大學莎劇比賽演出
英文系師生於中大資訊日介紹攤位
姜安道戲劇盃是供英文系主、副修學生參與的比賽,旨在改善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並增強他們說英語的自信。
 
《中大通訊》第395期 > 特寫 > 激活學習的英文課程

激活學習的英文課程

previouspausenext

專題報導系列簡介—大學課程透析

傳授知識、激盪思想、推動研究和創造知識,都是大學作為最高學府的核心使命。傳授知識更是使命的基本,而課程則是其載體。

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開辦的英文本科課程,以其全面性和立足於中西文化的傳統稱著香港。

該課程結構糅合英語文學及應用英語語言學,並輔以英語傳意的訓練。主修生首兩年必須修讀這三個範疇的科目,往後則可自由選擇專修文學或語言學。為甚麼兼重文學和語言學?英文系系主任Prof. Simon N. Haines指出,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將應用語言學和文學融合,是很普遍的做法。「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同時學習該種語言的結構、基本特性、文化背景,以及字句用法,這很合情合理,我甚至奇怪為甚麼在學習母語時,這方法並不普遍。」

遊走文學世界

學生在頭兩年初嘗文學之趣,所謂文學,是泛指所有用英語創作、不同文化及歷史背景的文學著作。要是想深入了解,可按興趣從眾多選修科中選擇個別的作者、題材或時期。Professor Haines說:「英語文學『歷史悠久』,我們盡量保持平衡,入門與進階程度齊備,遠至文藝復興、浪漫主義,近至現代主義,以及當代香港和世界各地的英語文學,包羅萬有,還提供表演和創意寫作的科目。學生還會有一趟赴英的文學之旅!概括而言,課程融會了過去與現在、本土與世界,以及內省與表達等元素。」

掌握英語竅門

語言學有助了解語言的應用及語言與思考和社會的關係。學生掌握了語言學的概念,便可從技術角度分析文本,從而發掘另一重意義。

在應用英語語言學的範疇,學生先學習英語的基本語音系統和文法結構等,一兩年後,如欲繼續深造,可進階至英語用法的系統基礎。應用英語語言學本科課程統籌主任江琼娟教授認為,修讀語言學可培養學生的批判分析思考能力,理解語言在不同環境中的發展,認識語言之間的差異,以及英語的特色。

畢業生獲稱許

在大學內部質素保證檢討中,英文課程其中一項獲讚賞的是其畢業生的能力。究竟學系培養了怎樣的畢業生?Professor Haines說:「英語流利、自信有禮、善於表達的年輕人。他們已準備就緒,投入香港、區內,以至世界各地雙語或三語的環境中工作。」他補充,儘管本地其他大學的英文系也可培育英語流利的畢業生,但中大英文系秉承了中國視野的優勢。「香港的未來愈發與內地相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有才識的畢業生,日後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就業和進修

學習另一種語言,如能達到深諳兩種文化、通曉雙語或三語的程度,意味着思想開明,可靈活掌握本土及全球觀點;這是當今僱主極其渴求的人才。

英語文學研究本科課程統籌主任陳紫茵教授強調,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是在課程設計的考量之中的。「僱主需要的是具批判能力和有創意的人才,而在這個緊密聯繫且又以英語為通用語的世界,僱員更須有良好的英語溝通技巧,並尊重和了解不同文化。」此外,為配合三三四新學制,英文系將會為準畢業生開設「總結科目」,加強他們的就業準備。

系方與本地商界、本地和其他開辦研究院課程的院校,以及校友會緊密聯繫,以助畢業生覓得合意工作或繼續進修。

不斷完善

為確保質素,學系每年檢討所有科目,旨在保證各科的成效和評估方法切合所需,符合目標。前英語文學研究本科課程統籌主任Prof. Jason Gleckman指出,學系致力提供高質素的教學和研究,這可從本科生入學成績持續提升反映出來。

學系不單積極採用嶄新教學科技及創新教學法,例如內聯網討論組、WebCT、Moodle、面書、Blackboard和視像會議等,又常邀世界知名學者來校主持講座或研討會,並鼓勵學生參加交流計劃,往訪英語國家,體驗與學習。

改變終身的經歷

英文系三年級生馮曉寒還記得,當年在中大資訊日英文系攤位,穿上醒目系衣的教職員和學生,十分友善,對英文系的課程滿懷熱情。「學生工作人員給我印像尤深,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介紹課程,如數家珍,好像唸英語語言學及文學已有多年,但原來他們只是剛完成一年級,之前更未接觸有關學科,這使對英國文學沒多大認識的我鬆一口氣。」那次體驗令她決定修讀英文課程。

在曉寒修讀的多個科目中,「世界語文學導論」最能幫助她理解文學的意義。該課程教授的英語文學作品,都是出自非以英語為母語作者的手筆。「了解到非歐洲背景作者用英文創作,最終能另闢蹊徑,真是很有意思。」她的世界觀也自此因文學而改變,由此確信有些普世道德情操和價值是跨越國度和文化而存在的,而全球化更提供了一片有利聯繫共通人文精神、促進獨特的個別文化發展的土壤。「我學懂以更謙遜和開放的態度對待其他文化。」曉寒說。

其實不止學生,教員們也有所改變,Professor Haines指出,「世界語文學導論」一科「對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來說很新穎,他們往往較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更心存感激。」對教學人員來說,則有着為學生開闢一片新天地的成就感,而非僅僅在熟悉的領域中指出新特色。「這真是夠每一個人振奮的,我們都在自己的學科中有新的得着。」

各期刊物

最新10期

2020年代

2010年代

2019–20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2010–11

2000年代

2009–10

2008–09

2007–08

2006–07

2005–06

2004–05

2003–04

2002–03

2001–02

2000–01

1990年代

1999–2000

1998–99

1997–98

1996–97

1995–96

1994–95

1993–94

1992–93

1991–92

1990–91

1980年代

社交網路書籤

twitter   facebook   谷歌   百度   qq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