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靈魂之窗窺探隱患

(左起)徐仲鍈教授、李作為博士及莫仲棠教授展示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徐仲鍈教授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兼教授,也是生物統計學部主任。他的最新創意成果是開發出一套演算法,供評估腦血管情況和中風風險的自動診斷系統之用。與徐教授共同研發的,包括專長財經和生物資訊的生物統計學家李作為博士,以及徐教授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致力透過檢查血管病變防範中風的眼科醫生李青

患糖尿病達十年以上的人,超過八成會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即俗稱「糖尿上眼」,到後期中風機會亦相應增加。現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屬於常規檢查,但成效受幾方面影響︰專科人手不足,不同醫生判斷有差異,等候結果時間太長,以及成本高昂。

為此,研究團隊戮力尋找方法,把視網膜的模擬影像轉換成可量化及可分析的數據。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找出視神經盤(俗稱「盲點」,感光的神經節細胞軸突匯集成視神經,並由該處離開眼球連接大腦)的準確位置。現成辦法是有的,但團隊也研發了一套更切合本身需要的方法。

至於最大困難,莫過於偵測眼內增生的血管,它們一旦出現,就是大禍逼近的先兆。增生的血管都是既短且彎,呈不規則形狀,要發現並查出它們的生長情況並不容易。團隊使出從雜亂無章的資料中識別模式的工夫,設計了一套運算法,把視網膜圖像分拆為像素單位,逐點分析,以量度眼底滲液、出血和血管增生情況,從而得出視網膜病變的整體評估結果。

一般視網膜圖像可以透過互聯網,傳送至內置演算法的伺服器,不一會即可取得檢查報告。這種嶄新的非入侵檢查方法,不受體檢人員的主觀影響,既省錢又省時。初步測試證實可靠,而且準確度高。下一步,徐教授將會應用到糖尿及非糖尿病人身上,及早防範中風。

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健康的晴雨表。一直以來,要判斷是否有隱患,靠的是醫生的一雙眼。徐教授團隊研發的檢測法,搖身一變為醫學專家的慧眼,讓廣大市民受惠,對提升本地整體醫療水平有極大貢獻。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10期(2013年1月)

標籤
徐仲鍈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早期篩查 中風 眼科醫生 生物統計學學部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