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出人意表的綠色投資

戰昕彤剖析ESG投資對市場效益的影響

可持續投資蔚然成風,但中大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公司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評級愈高,其股價愈難反映資產潛在價值。

一間公司的股價是過高還是偏低、投資者應退或進,簡單分析股市已能看出端倪。但中大戰昕彤教授的研究發現,重視ESG的投資者往往忽視這些信號,交易效率因而下降。

「社會責任型投資者不甚積極,買賣亦較少。」戰教授說。一旦相中喜愛的公司,他們就會固守城池,不太願意沽售。而即使有公司主動向他們尋求注資,倘若公司未能通過ESG評審,就算獲投資委員會垂青,恐怕亦要出局。

當然,投資者忽略市場信號,不等於股份表現必然較佳或較差,只是其價格波動較小,易於估量,有時不能有效反映公司的潛在價值。

「同樣的股市信號下,股價可以被高估,亦可被低估。」戰教授說。

如今ESG投資大行其道,股市整體生態亦出現變化。戰教授解釋:「ESG是好是壞,並非今次研究的重點。我們只是提醒大家,在這股投資新風下,錯誤定價會浮現得較慢,短期內交易效率會有所下降。單論市場效率,ESG確實帶來負面影響。」

 
由1995年到2016年,社會責任投資數額增長近十四倍

簡而言之,愈多社會責任型投資者入市,市場效率就愈低。另一方面,ESG概念股較易捉摸,可預測度高於非ESG股近三倍。

戰教授是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早前獲頒2020至21年度中大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她這次集中研究美國企業,乃因當地相關數據最完備。

「我估計這現象在歐洲更為顯著。」戰教授說。「與美國相比,歐洲企業更重視ESG。」

來到亞洲市場,左右大局的很多時是散戶,上述規律因而較不明顯。須知散戶甚少集體行動,特別是在ESG一環,故與其它市場相比,亞洲股市的交易信號和噪音較多,波動性亦較大。

值得留意的是,這次研究只涵蓋2004至2016年間的交易。近五年ESG投資愈見熾熱,研究發現的趨勢,如今大概更為強勁。研究期間,戰教授也檢視了1996至2003年間的數據。當時ESG投資未成氣候,市場果然未見類似的交易模式。

「全球暖化和疫症着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戰教授說。「隨着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抬頭,研究揭示的現象會愈來愈明顯。」

戰教授及其團隊成員<em>(左起)</em>李姝婷、張堯迦、章維明、王雅婧

是次研究以ESG與股市交投規律的關係為題,開創先河,結果可見於戰教授題為〈ESG偏好、企業交易及股票收益〉(‘ESG Preference, Institutional Trading, and Stock Return Patterns’)的論文。文章已上載至社會科學研究網(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稍後將於《金融與量化分析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刊登。研究說明,資產定價理論亟待修正。事實上,公司的ESG表現強勁,其基本價值亦會上揚。

「除了提醒大家社會責任投資有其隱患,研究亦道出一個新的定價模型何等重要。」

戰教授及其團隊早前將研究結果提供予多間國際投資機構,當中有施羅德集團、安盛投資管理和專攻中國量化投資市場的銳聯財智。教授說:「這些公司正思考如何改善投資組合和策略,過程中用上我們的論文,解釋ESG趨勢。有了我們這項研究,它們至少明白為何短期內難以跑贏大市。而話雖如此,投資者到頭來還是有所得益,亦更樂於注資正向企業。」

研究團隊正於債券和期權市場驗證相關理論。此外,戰教授有意探討碳表現和碳排放量對資產定價的影響。教授估計,企業在環保上的表現同樣會減低交易效率。

「ESG就像個中間人,雖不會直接產生影響,卻是個不容忽略的因素。」

中譯/florencechan@cuhkcontents、jasonyuen@cuhkcontents
圖/Eric Sin

標籤
戰昕彤 ESG投資 社會責任投資 金融學系 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