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雅共賞

天風樓的春與秋

近年仙幻武俠電視劇大行其道,大家對師父、徒兒的稱呼一定不會陌生。但隨着教育制度改變,今人已經少有拜師學藝。師徒、同門這些概念好像離我們愈來愈遠,以致每當提起,躍入腦中的總是屏幕中的腥風血雨、恩怨情仇。刺激則刺激矣,但總覺得缺了點血肉,不若現實生活中的舊日師門情來得溫暖動人。文物館藏《十分春色圖》正正就記錄了這樣一段自民國時期開始的真摯情誼。

此畫1933年由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奇峰及其九位弟子合作繪於廣州二沙島天風樓。天風樓是高氏自1930年起定居之處,當時他因患上肺癆,需要閉門謝客養病。雖然高氏婉拒外界應酬,但其門人依舊陪侍在側,師生在天風樓中談藝不輟,不時舉行雅集,即席合作寫畫。細閱此畫題字,一幅師徒揮墨、和樂融融的景象躍然紙上:

廿二年春日,集門弟子於天風樓作畫。何漆園牡丹,周一峯芍藥,趙少昂茶花,葉少秉玫瑰,劉定叔墨蘭,容漱石紅梅,黃少強白梅,馮遂川水仙,張坤儀青菊,余補臘梅,成《十分春色圖》,以應森如先生雅令。奇峰嵡並記。

高氏門人有所謂「天風七子」之說,但不同記載中的說法略有出入。從上文可見此畫的合作者包括所有曾被列入七子的門人,展現了高奇峰一脈之嶺南畫派第二代重要人物年輕時的藝術風格。畫作雖由多人合繪,但風格統一,且造型準確,應是得益於高氏平日注重寫生,常與門人對花作畫。因用上了撞水撞粉的技法,在第一層顏色未乾之時加入水或色,故墨色水亮靈動,彌漫一股清新明秀的氣息,正應畫題,顯得春意盎然。

可惜的是,就在繪成這幅明媚畫作的同年秋天,高奇峰溘然長逝。高氏去世後,天風中人仍不時雅集寫畫,更有在先師誕辰聚集、舉辦展覽,合繪高氏遺像的紀念之舉,例如文物館藏《高奇峰遺像》就是此類作品。同門持續合作繪畫的做法並不特別常見,從這些作品可見高氏一門親厚的感情,也可見重情義的不止劇集小說中的武林高手,在文人詩情畫意的文藝追求中,也自有感人至深的情與義。

兩件畫作將於2018年3月24日至5月13日在文物館《天風承傳──高奇峰、趙少昂、歐豪年合展》展出。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14期(2018年3月)

標籤
文物館 展覽 畫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