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運動員的造夢者

香港運動醫學的推手容樹恒

奧運雖已落幕,但香港選手創下的佳績,為市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也有人仍替劍擊金牌得主張家朗因傷未能在全運會再下一城不值。說起此事,原來他退賽的決定是來自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和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的一通電話。

當張家朗察覺膝頭腫後立即經過體育學院致電容教授,經過電話上的初步評估,決定退賽。甫到港後,直奔中大醫院接受容教授治療。

「當運動員的主診醫生必須敢於承擔,拿捏好運動員健康及出賽之間的平衡,當機立斷。」容教授說。

張家朗<em>(左)</em>送贈比賽使用的手套<em>(受訪者提供)</em>

運動熱情與醫學專業的結合

除張家朗外,家喻戶曉的運動員如「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劍擊世錦賽冠軍江旻憓、亞運跳馬冠軍石偉雄......都是容教授的病人,或者再準確點說,體院約一千二百名精英運動員的大小傷患,皆由容教授帶領的中大運動醫學團隊診治。

李慧詩<em>(左)</em>獲選傑青,邀請容教授出席典禮<em>(受訪者提供)</em>
經容教授提名,江旻憓獲選本度年傑青,在致辭開始時已感謝他,並帶同2019年的世錦賽金牌與容教授留影<em>(受訪者提供)</em>

是甚麼原因讓他走入體院?「一切緣於對運動的熱愛,從小愛足球和跑步,也曾為本地足球青年軍一員。入讀中大醫學院後,順理成章參加中大足球校隊,一次球賽受傷令前十字韌帶撕裂,由此便決定選擇骨科,希望幫助運動員。

「前任系主任陳啟明教授曾參與成立銀禧體育中心(體院前身),並不時為運動員治傷。因着早有聯繫,我請纓於2001年起逢星期三到體院義診,風雨無間。」容教授娓娓道來。

從此打開了容教授發展運動醫學之路,「是邊學邊做的。九十多年前已有國際運動醫學聯會,而陳教授更在1988年已牽頭成立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這是一門多學科的專業,舉凡運動時遇到的醫學問題,都屬於運動醫學範疇,包括預防受傷、診斷、營養學、心理學、生理學及生物力學等。」

他閒來在校園踢球時,師弟妹們受傷會找他幫忙。眼看有此需要,熱心的他犧牲了休息時間,在2003年起,索性在大學體育中心設一間運動創傷醫療室,每週或兩週回校為中大校隊隊員看診。漸漸地求診者愈來愈多,容教授應接不暇,更堅定他推動運動醫學的決心。

在他努力下,中大於2004年開設了全港首個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課程,培育專職的運動醫療人員。課程名額六十人,但報名人數逾三百人。「我讓這些學生跟着看診,從中學習。後來為了讓他們有實習機會,便組成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為校隊提供醫療支援。

「中大是全港大專院校中唯一有專屬醫療隊,訓練及出賽時駐場支援。別的大學好不羨慕!有的更主動提出付費尋求服務,被我們一一婉拒。」

現時中大的運動醫學團隊有十位全職人員,另約三十名兼職者,成員包括醫生、營養師、物理治療師,以及由容教授引入的運動創傷防護師。

「在外國的球隊多有專屬運動創傷防護師,全程照料,當受傷時立即以專業知識處理。有見及此,我與澳洲運動醫學組織合作,在2013年開辦運動創傷防護員證書課程,至今已經培訓了超過兩百多名運動創傷防護師。」

時至今日,中大在運動醫學的教育和研究已是領頭羊,容教授還身兼亞洲運動醫學聯會主席。他說:「體院內的物理治療師,恢復師和科研人員不少是中大上述兩個課程的畢業生。」因此,中大運動醫學團隊肩負了不少體院的醫療工作,並隨港隊出戰大型賽事。要不是檢疫關係,容教授已經出席了今屆全運會,過去四屆他從未缺席的。

容教授開展多項運動醫學研究,其中一項是邀請去屆冠軍騎師莫雷拉模擬賽馬測試,以了解策騎時肌肉的運動量<em>(受訪者提供)</em>

運動醫學大不同

容教授指出:「運動員職業生涯短暫,治療傷患前提是不影響他們的時間表和目標。

「好像Vivian(江旻憓),我醫好她的左膝前十字韌帶撕裂才一年多,她靦腆笑着跟我說:『我又整傷了另一邊的前十字韌帶!』常人做完手術至少要半年才康復,但她兩次手術後不過是用了四個多月便重返賽場,更在世錦賽摘冠。

又如石仔(石偉雄)因肩旋轉肌腱撕裂,無緣入圍2016年巴西奧運。他跟我說要盡快做手術以趕及出戰兩年後的亞運,結果他成功衞冕冠軍。」

石偉雄<em>(右)</em>與容教授分享獲勝的喜悅<em>(受訪者提供)</em>

治療運動傷患,不像一般骨科或創傷科,醫學訓練以外,「你必須花時間了解該項運動是怎麼一回事,明白動作是怎樣做,要求些甚麼。」容教授解釋。

同是前十字韌帶撕裂,江旻憓和一般運動愛好者的康復便不一樣了。也是這個原因,容教授會親臨現場,仔細觀看運動員康復及練習。即使是完成了治療,容教授亦會持續觀察比賽情況,確保運動員無礙。

「我們也扮演同行者,與運動員建立互信,清楚解釋情況,消除他們的徬徨,適時給予鼓勵,助他們走出傷患,放膽去試。」

幸得容教授陪伴走過高山低谷的運動員多不勝數,觀乎他收到的紀念品便知:張家朗比賽使用的手套、李慧詩的彩虹戰衣、江旻憓的劍擊面罩及在世錦賽奪冠時收到的毛公仔、體操天使黃曉盈的親筆畫......

李慧詩送了彩虹戰衣<em>(受訪者提供)</em>
江旻憓送的紀念品和致謝卡
黃曉盈的親筆畫

李慧詩即將出版自傳,更特邀容教授寫序。「現役運動員中,我和Sarah(李慧詩)認識最久,看着她從黃毛丫頭,克服了無數大小傷患,逐步實現夢想,摘取獎牌。」他道出因由。

造夢工場

是次香港選手在東奧取得一金二銀三銅,驟然間大家看到運動員的光環。然而,容教授認為這只是金字塔的頂端,其底層是由一群默默付出人士築成的。「這群人是造夢工場的成員,運動醫學團隊也是一員。他們純粹因為喜愛運動的心,樂於貢獻一己之力。」

容教授說:「金字塔底層好比社區體育文化。當基層體育愈普及,自然會再有更好成績。我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更深層次的目標是透過體育,讓市民更健康。」

為此,容教授從2008年起,帶領團隊開展「運動醫學在社區」,向市民灌輸運動醫學常識,並為本地重要體育賽事如全港運動會、渣打馬拉松、毅行者、學界運動會駐場支援。

近年亦把目標伸延至長者,2018年起舉辦「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旨在鼓勵他們建立恆常的運動習慣來強身健體,減慢肌肉骨骼退化。

這位造夢者的夢想是做到:體育促進健康,豐盛人生。「運動就是良藥。」

文/florencechan@cuhkcontents
攝影/Eric Sin

標籤
容樹恒 運動 醫學 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 運動創傷防護員證書課程 中大運動醫學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 醫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